透·示·行·结: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性知识是指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和方法的准则,它以需要遵循的序列步骤的形式出现.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会用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过程或结果进行原理解释,让学生操作演示某一行为动作或动手解答某一算法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方案、步骤解决“新”问题,让学生梳理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思维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教学支架,以达成学生理解性、迁移性和创造性使用程序性知识.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努力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始终以包容、开放的眼光,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芬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高成绩、低负担”的亮眼表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考察团纷纷前往芬兰,探寻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密码.
期刊
概念性知识是指结构化的知识形式,表达的是在一个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抽象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对“数据材料”进行探究转化以形成观点阐释,让学生对意义理解进行提炼以概括抽象出概念,让学生对正反实例进行判断辨析以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精准诊断以形成概念运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列举多方实例、设计发现活动、设置辨析环节以真正让学生理解、表达和应用概念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