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点的讲解课不同于其他课型,它没有会话表演那样有趣的场景,也没有阅读分析那样明确的任务设置,它的内容是对一个又一个零碎的词、短语及句型的掌握和运用。在使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之前,我感觉讲知识点就是把自己的笔记本复制到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虽然上课用笔记,课后用脑记,时间花的不少,但普遍掌握不牢,遗忘快,题目稍加变形,就会出错。
现在,我校师生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学习,这一困扰我的难题已经迎刃而解。那么,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们到底是怎样获得语言点知识呢?下面我结合牛津英语8A Unit 4 Reading 的第二课时,也就是课文中语言点的教学,来讲讲我的体会。
首先,精当的目标设定是制定活动单的前提。
众所周知,恰当实际地制定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仔细分析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要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设置的目标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活动单上合理的活动方案设计是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精心安排每一项任务,激发全员参与,让课堂“动”起来。每一次活动都形成“老师导入情景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点评提升形成结论”这一固定模式。从而出现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活动,人人有所得的精彩课堂。同时,设计学案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从而增加学生思考及活动的时间,这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有效活动的开展是达成活动目标的保障。
要避免枯燥讲解语言点需要我们去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将所要掌握的词、短语及句型学得轻松到位,用得灵活恰当。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词的拓展延伸
对于一些新的四会单词我们要设法讲透。当然,这里的讲不是指单一的教师的讲,而是要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它的用法、它的变形、以及它与其他词汇的联系比较,“要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
2.短语的归类运用
对于短语,或者说是些固定结构,我们同样通过文中例句,让学生在仔细读中找出它的结构用法,“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如continue这一词,通过给出书中名子in wild animals continue to live in the wild…学生发现continue to do sth 这一用法,再给出另一例句farmers continue to cut /cutting the trees and forests…,学生发现continue 还可加doing sth,这样呈现continue to do /doing sth.用法一致。接着,学生讨论可能用Vt-to do/doing 的还有哪些,从而拓展出两类:一类是continu,begin,start 意义基本相同的;一类是如forget,remember,stop意义截然不同的。最后给出一系列的动词形式填空加以巩固,或者翻译造句等各种形式的练习交替进行。这样边呈现、边操练、边比较、边归纳可以让学生综合地掌握类似的语言现象。
3.句式的理解替换
对于文中出现的个别新的重要的句型,要“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将替换练习做到位,老师可设置完成句子,翻译句子,同义句转换以及造句等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
此外,在活动单的设计和实际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同活动的分类处理
一课时的知识点可能会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归类处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本节课可巧妙地将一些只需掌握词形变化的归为一类,将已学再现的词组归为一类,对这些内容加以操练即可。而对于continue,encourage,outside等几个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要着重加以归纳和拓展延伸。
(2)朗读活动的突出
作为一门语言,要夯实基础就必须要加强朗读训练。语音、词汇及阅读课上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小组互读等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即时记忆所学内容,也为中考人机对话提前做好准备。当然,在知识点讲解课、练习讲评课上更别忘记读题的训练。每个例句要读;每个知识点学完要读;一些旧知识仍有必要强调的列出来通过题目训练做完也要求学习读。读是英语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快地记忆,更准确地运用。
最后,应用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活动的价值体现。
就像精彩电影的结局一样,每堂课的价值也在于后半部分能力提升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得好,若不能恰当地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去,不能由点到面,由词到句到段到篇章,就不能说是达到教学目标。如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可设置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结构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语段,让学生去说出来或写出来。
这节课其实是我在市八年级英语教研活动中所上的一堂公开课,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我深深感受到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活动不仅让教师不再枯燥讲解语言点,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真正“活”起来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中心学校)
现在,我校师生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学习,这一困扰我的难题已经迎刃而解。那么,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们到底是怎样获得语言点知识呢?下面我结合牛津英语8A Unit 4 Reading 的第二课时,也就是课文中语言点的教学,来讲讲我的体会。
首先,精当的目标设定是制定活动单的前提。
众所周知,恰当实际地制定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仔细分析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要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设置的目标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活动单上合理的活动方案设计是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精心安排每一项任务,激发全员参与,让课堂“动”起来。每一次活动都形成“老师导入情景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点评提升形成结论”这一固定模式。从而出现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活动,人人有所得的精彩课堂。同时,设计学案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从而增加学生思考及活动的时间,这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有效活动的开展是达成活动目标的保障。
要避免枯燥讲解语言点需要我们去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将所要掌握的词、短语及句型学得轻松到位,用得灵活恰当。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词的拓展延伸
对于一些新的四会单词我们要设法讲透。当然,这里的讲不是指单一的教师的讲,而是要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它的用法、它的变形、以及它与其他词汇的联系比较,“要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
2.短语的归类运用
对于短语,或者说是些固定结构,我们同样通过文中例句,让学生在仔细读中找出它的结构用法,“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如continue这一词,通过给出书中名子in wild animals continue to live in the wild…学生发现continue to do sth 这一用法,再给出另一例句farmers continue to cut /cutting the trees and forests…,学生发现continue 还可加doing sth,这样呈现continue to do /doing sth.用法一致。接着,学生讨论可能用Vt-to do/doing 的还有哪些,从而拓展出两类:一类是continu,begin,start 意义基本相同的;一类是如forget,remember,stop意义截然不同的。最后给出一系列的动词形式填空加以巩固,或者翻译造句等各种形式的练习交替进行。这样边呈现、边操练、边比较、边归纳可以让学生综合地掌握类似的语言现象。
3.句式的理解替换
对于文中出现的个别新的重要的句型,要“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将替换练习做到位,老师可设置完成句子,翻译句子,同义句转换以及造句等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
此外,在活动单的设计和实际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同活动的分类处理
一课时的知识点可能会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归类处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本节课可巧妙地将一些只需掌握词形变化的归为一类,将已学再现的词组归为一类,对这些内容加以操练即可。而对于continue,encourage,outside等几个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要着重加以归纳和拓展延伸。
(2)朗读活动的突出
作为一门语言,要夯实基础就必须要加强朗读训练。语音、词汇及阅读课上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小组互读等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即时记忆所学内容,也为中考人机对话提前做好准备。当然,在知识点讲解课、练习讲评课上更别忘记读题的训练。每个例句要读;每个知识点学完要读;一些旧知识仍有必要强调的列出来通过题目训练做完也要求学习读。读是英语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快地记忆,更准确地运用。
最后,应用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活动的价值体现。
就像精彩电影的结局一样,每堂课的价值也在于后半部分能力提升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得好,若不能恰当地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去,不能由点到面,由词到句到段到篇章,就不能说是达到教学目标。如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可设置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结构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语段,让学生去说出来或写出来。
这节课其实是我在市八年级英语教研活动中所上的一堂公开课,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我深深感受到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活动不仅让教师不再枯燥讲解语言点,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真正“活”起来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