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击“东突”十七年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被国际上认为是“最暴力化的组织”。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这个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和个人名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一次中外记者会上指出,“东突伊斯兰运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组织,它的宗旨就是要通过恐怖主义活动分裂中国。
  2007年1月5日,新疆公安机关捣毁“东伊运”的一处恐怖训练营,击毙恐怖分子18名,捕获17名。
  如果从1990年“东突”的主要组织正式建立算起,中国对这一恐怖势力的打击,已持续17年。
  
  恐怖分子受拉丹培训
  
  经过塔利班基地培训出来的恐怖分子,早已把宝贵的生命看得贱如草芥,声称“对死的渴望,超过对生的渴望”。
  艾山·买合苏木,新疆疏勒县人,境外“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主席。1997年4月,他在巴基斯坦成立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之后又投靠了“塔利班”奥玛尔和本·拉丹。
  2003年10月2日,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艾山·买合苏木被美国和巴方军队的联合围剿击毙。
  但是,艾山·买合苏木和塔利班培养出来的恐怖分子并没有停止行动。
  
  “祖师爷”借宗教行事
  
  阿不力克木·买合苏木是新疆恐怖分子的祖师爷,是他提出了从1990年起,发动10年游击战,10年正规战的20年战略图谋,为此他必须借助宗教行事。这个人成立了新疆第一个恐怖组织——东突伊斯兰党,1992年2月25日乌鲁木齐爆炸案就是该党所为。这个恐怖组织在新疆共制造了25起爆炸案。
  东突厥伊斯兰党从一开始就有境外极端宗教组织的背景。一些不明就里的信教群众被恐怖分子利用。仅半年时间内该组织就培训了近千名弟子。
  从中央电视台披露的一段录像中,人们看到了恐怖分子策划于密室的真实情景,所有的人都戴着面具,很多人摭掩得甚至连眼睛都看不到。据后来被抓获的参加会议的恐怖分子交代,蒙面是为了让开会的人彼此不认识,以避免抓住一个交代出一片。
  
  “东突”的两手策略
  
  在推行暴力的同时,“东突”的政治声浪逐渐高涨起来。
  2004年4月中旬,以“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厥斯坦信息中心”为首,纠合了一小撮“东突”分子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世界维吾尔人代表大会”。2004年9月,在美国,“东突流亡政府”宣告成立。
  2005年,新疆解放50周年庆典前,“东伊运”突然发布了一段录像,扬言“要血战到底”。录像中,蒙面的发言人、作为背景的“东突”的“国旗”、举枪宣誓,这些“完全模仿‘基地组织’的宣传形式,这在‘东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反恐专家李伟说,“他们的政治组织和武装组织表面上各走各路,实际上相互呼应。”事实上,就在“世维会”新一届班底当选不久,“东伊运”的武装人员就潜入中国境内,重新建立训练营。在李伟看来,这个时间上的配合“也是相当值得注意的”。
  
  新疆的暴力恐怖高峰
  
  “巴仁乡暴乱”是新疆解放40年最为严重的一场武装暴乱,是进入1990年后发生在新疆的第一起恐怖事件。当时,200多人围攻乡政府,多名武警战士被打死,5名武警战士被抓做人质。在接到中央批示,事件被定性为武装暴乱后,武警和公安人员开始还击。幕后操纵者则丁·玉素甫被击毙。这次暴乱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开始。此后,大规模的暴力恐怖活动在新疆相继发生。
  1992年2月5日,大年初二,恐怖分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公共汽车、影剧院、住宅楼里安放了四颗定时炸弹。在乌鲁木齐爆炸案之后,他们又一口气在新疆境内针对无辜公众制造了15起爆炸案。
  1997年,恐怖分子再一次选择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并且将时间选在1997年2月25日,这一天邓小平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炸弹被精心安放在乌鲁木齐南、北、西、东四个不同的方向,并且是在乌鲁木齐人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所有的炸弹都被定在同一时间爆炸。炸弹里满满地填充着铁钉子、钢铁,这些东西被强烈的硝酸炸药喷射出来,威力无异于一颗颗子弹。恐怖分子的冷血和残酷让人震惊。
  
  与阴谋赛跑
  
  反恐的最高境界,是将恐怖阴谋消灭在策划阶段,将其组织瓦解在萌动状态,这是一场智谋的角斗,是一场与阴谋的赛跑。
  据《新疆反恐十年成果展览》资料统计,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在新疆实施暴力恐怖案件250多起,造成600多人伤亡。在本世纪初中国建立地区性反恐机制之前,中国曾独立抗击恐怖主义近10年。2001年9月11日,当纽约世贸中心轰然倒塌之时,中国境内基本上已无“东突”势力有组织的活动了。
  只有战斗在反恐第一线的人才最为深切地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一切得来是多么地不容易。
   (据《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为PM2.5起个中文名  简 岩  由于PM2.5(粒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是一个正式的中文词语,更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术名词,所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其命名为“细颗粒物”。  但是,为PM2.5起中文名却遭到网友的讽刺和揶揄。颇具水平的吐槽当数对PM2.5的非正式命名:严肃一点的叫“公雾源”;高端一点的叫“京尘”;霸气一点的叫“尘疾思汗”;乐观一点的叫“尘世美”;娱乐一点的叫“
唐代刻工孙继和墓志,201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附近,初为当地农民取土所得,几经辗转,现为洛阳一文物爱好者收藏。承蒙允许,得见原石拓本。墓志高广26厘米,凡15行,满行14字,志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