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综述

来源 :电气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状态监测的故障诊断方法是提高光伏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有效实施途径。光伏阵列输出的非线性特性及其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特点,导致传统保护装置难以检测到其直流侧故障。光伏阵列故障不仅会降低发电量、损害光伏组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火灾。为解决该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本文就常见的故障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首先分析光伏阵列故障检测的研究意义,然后介绍光伏阵列常见的故障类型,最后对常见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对锂离子电池的产热模型和散热技术进行综述,介绍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风冷、液冷、相变冷却及复合冷却的发展情况。风冷效果的优化主要从冷却介质参数、结构参数及控制策略方面进行;液冷技术出现了散热能力强的微流体冷却,有望实现外部冷却到内部冷却的技术革新;相变冷却技术引入液气相变技术,实现了热量快速传递,可满足高倍率放电高散热量的需求;复合冷却技术将主动冷却与被动冷却结合,将传统冷却与新型冷却结合,可满足不同应用工况的需求。
使用喷涂不同量石墨的钢壳组装碱性锌锰电池,考察石墨涂层载量对电池初始期及高温储存后电性能的影响。石墨涂层载量超过0.70 mg/cm2,会造成开路电压及放电性能下降,下降幅度随石墨涂层载量的增加及高温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综合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SEM、气相色谱-质谱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实验方法,研究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电、过放电和长期浮充电等滥用条件下发生气胀的行为及成因。当过充电电池负极的w(Co)>0.1%时,气体中存在较多的烷烃类成分等,说明过充电导致正极的分解以及Co对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破坏和再修复,从而导致产气;当过放电电池正极的w(Cu)>0.2%时,气体中CO2体积分数超过50%,说明过放电导致SEI膜分解以及Cu沉积
近年来,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强劲,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既需要发展电池技术,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热管理系统。易卜拉欣·丁塞尔等著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一书,聚焦于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对组成结构、相变材料、模型建立、经济性和环保性评估及优化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列举了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