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走向及其实现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城乡矛盾不断加剧,为缓解这种状况,中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政策。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城市农村综合发展的相关概念入手,首先定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和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城乡融合;农村经济;战略走向;实现策略
  前言
  尽管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承诺向之间的差距仍然使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社会主义包容性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并确定了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趋势。着重建立和完善城乡融合统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统筹发展已成为引领新时期城乡关系发展的重要政策。
  1  城乡融合发展概念阐释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农业问题一直是党中央特殊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如何让占中国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教育、医疗待遇,是我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农业问题,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并弥补农村发展不足。党中央领导结合改革开放后解决城乡关系的经验,提出了激活农村的战略。强调要调整城乡关系,建立和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所谓城乡融合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关系,使城乡之间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两者都是共同发展的条件[1]。城市促进农村发展,而农村地区也可以是拥有独特资源条件的“城市”。
  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区域一体化、要素一体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乡成为一个整体,城乡融合政策中明确指出,城乡一体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进一步缩小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制约因素
  2.1  城乡发展差距长期存在
  消费水平是经济指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价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交易的活跃性。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双方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的巨大差距,農村区域的消费还主要停留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上面,与城市消费差距较大。实际上,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将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帮助。从根本上说,有必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市场的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人才匮乏以及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农村人才机制不健全,待遇水平不高,使农村留不住人才。再加上一些村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导致思想认识狭隘,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2]。
  3  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将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作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政策方向,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城市化促进农村发展的高质量。为了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同发展,首先,必须努力建立双重结构,以建立一个无缝的渠道,通过该渠道,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扩展到农村。其次,采用各种方法通过连接城市化来加速发展,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向乡村倾斜和扩展。最后,通过上级政府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着力于新农村建设,寻找时机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2  深化体制机制变革
  任何政策的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尤其是城乡区域性融合的问题,同时,过去的城市化模型与以人为本的建筑标准相结合,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缺点。因此,如何进行改革与协调是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城乡一体化的新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选择[3]。
  3.2.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从国家的角度看,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城乡融合的主要障碍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改革户籍制度。党中央提出把人类需求放在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位置,继续提高人口的城镇化率。同时促进改革和调整户籍制度,降低小城市的定居标准,调整大城市的定居标准,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面,正在持续取得进展。
  3.2.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重点放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上,利用改革的力量来加速工业化的发展,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也是农业人口流动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因此,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土地产权改革工作上,以保护农民土地产权为核心内容,加快农村耕地改革进程,尽可能应对农民户籍状况的变化。
  4  结语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下的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目标。在城乡一体化的视野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一条历史的飞速发展道路,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碧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3):10-12.
  [2] 刘以敏.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12):158-159.
  [3] 李昊丽.探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征[J].湖北农机化,2020(10):30-3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资源存在严重的过度开发现象,是环境问题进一步严峻,特别是林业资源,近几年来过度采伐的情况尤甚,严重的危害了国家的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针对此情况,应该对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并且对林业规划设计与林业调查工作进行全面推行,使林业顺利生产得到保证。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规划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温饱,对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日常食品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肉制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类型,也需要加强对其相关养殖以及食品加工处理安全性的重视和控制,猪肉是肉制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类型,而猪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如养殖过程中未能做好各类疾病的控制,对于猪肉
摘要:养猪业始终属于我国比较重要的产业,饲养的经济收益比较理想。而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量的逐年增加,对于饲养者在生产水平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而繁殖母猪是饲养场内重要的组成群体,所以繁殖母猪饲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饲养场的收益。所以本文主要围绕繁殖母猪的饲养生产工作要点进行阐述,并且总结多年的实践生产经验,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饲养场;饲养管理;工作要点  猪只饲养场的实际生产中,母猪的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相当的可观。随着农业经济的进步,畜牧业养殖业也逐渐扩大了规模。一旦大规模的进行养殖,就会出现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对大规模的养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不要过于盲目的去扩大规模,要进行适度的规模进行养殖。加大力度投入建设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脚步,也就能够增加养殖户的整体收益。畜牧业的发展也更好的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于畜牧兽医行业来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向人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本篇论文将简单阐述,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畜牧兽医;日常工作;存在问题;措施  0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对于基层畜牧业来说,改革传统模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在基层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畜牧兽医工作的安全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详细的分析了如何运用农业综合开发平台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当前属于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以及鼓励,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形式,对我国的农业建设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本文就我国农民合作社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重点探讨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优化  现如今,大多数的专业合作社存在著诸如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决策机制相对匮乏以及监管机制弱化的现象,此种现象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为了使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