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两重性及其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化 纪念钱学森院士发表15周年

来源 :中国工程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带来与思维相关的两个特征:创新与共融.关于创新,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热门的话题.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的认识论和真理的相对性的高度来探索,发现任何一种思维形式(包括演绎法思维和定势-习惯思维)都具有两重性,即非创造性与创造性并存,在一定条件下,非创造性思维可以转化或激发为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知识,获得创新成果.关于共融,如何进行思维的界定和分类,有许多种说法.笔者把心理学与生理学的成果融合起来,形成两大类,即左半脑主导的理性思维和右半脑主导的悟性思维.其基本的思维形式的分类与思维的大类结合,成为两大类7种.把辩证法和共融结合,得到下列结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统一,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统一,设想与验证的统一,发现与发明的统一,科学(真感)与艺术(美感)的统一.对最后一个结论,笔者以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原理的探索为例加以说明.此原理在工业设计上属首次推出.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试,并与普通人群(对照
本文从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析,提出素质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进一步引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着重阐述教师应该具备
在较为出世、关注自然和个体的《庄子》中,也有对中国传统伦理——孝——的关注,在其对道德、仁义的理解中, 我们看到了一种追求自然与完美的孝道思想。 Among the more bor
作为一种强势信息,标题是受众悦纳新闻的必经入口,是新闻消费的基点,事关新闻命运和传播成败。雅典奥运报道之标题,观其大略,其优者均具弹张力、穿透力、吸附力、渗透力和亲
不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天人相分",都没有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天人合一"一味强调人类必须顺从自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事事,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精
欧美、日本、前苏联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可概括为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的社会伦理基础三种类型,我国教育伦理学一直未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框架.教育伦理学应当研究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因而正确认识物质利益问题十分迫切和重要.物质利益问题在唯物史观中具有突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
针对女服刑人员的自杀意念的产生与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应重视对其心理的教育矫治以消除服刑人员的消极心理.
科学发展观源于正确的世界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世界观改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发展的方向,抓住发展的重点,提高发展的效益,注重发展
在尼采身后的一百多年里 ,悲剧理论没有取得有分量的成果。这首先同悲剧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人格诗学的基本命题是 :天才文学的实质是人性的自我肯定。本文依托于这一诗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