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课堂教学目标量化评价对提高留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解剖课堂教学目标量化评价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6年制留学生25名为实验组,同年级同班的中国学生27名和2012级留学生15名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采用课堂提问回答分别以教学目标量化和非量化评价;通过教考分离式评分考核、课堂提问回答记录和问卷调查等检验教学效果。考核成绩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与Bonferroni方法多重比较,Kruskal 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学生课堂答题正确率为(2/3~3/4)vs.(1/2)和(2/3~3/4)vs.(1/2),考试平均成绩为(80.62±5.93)vs.(79.62±5.93)和(80.62±5.93)vs.(70.16±6.36),均高于两对照组,与对照组留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结论

解剖课堂教学目标量化评价具有改善留学生学习态度和提高其综合能力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从我院留学生来源、组成、文化背景等特点入手,综合带教澳大利亚留学生10年经验,提出一整套眼科视光学留学生教学措施。具体为:统筹规划,带教前就准备完整、详尽的教学计划;采用典型病例和层层提问引导式教学,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同时在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双管齐下——约束加引导。
以"科学性、可行性、发展性、有特色"为思路,以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为依据,从考核目标、考核对象、考核年度、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考核结果及处理方面,构建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动态考核体系,期望可为相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三军医大学《现代汉语》课程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认准课程的功能定位,对传统汉语教学内容进行精简、融合及提升,帮助学生树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确立汉语文化认同感。让医学生学习和鉴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及著名叙事医学文本,提高其道德情操,唤起其同理心和对共情的应答。在口语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医学生进行科学、系统、严格的口语表达技能以及有效医患沟通技能训练,从而促其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目的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在任职教育心血管介入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介入培训基地的各武警总队进修医师3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9名),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培训;PBL组(20名),采用PBL七步法,即"弄清不熟悉的术语——界定问题——'头脑风暴’——重新结构化问题——界定学习目标
医学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密切相关,其临床阅片技能培训已成为研究生教学的重点。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互动阅片,引入到临床阅片会中。由导师选择有病理结果证实的病例,步步深入设计问题进行PBL教学,指导研究生描述影像学征象,并按定位、定性及病理学诊断的步骤提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