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军的27年“改造”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在这27年里,他为何拒绝被改造?黄维是否真如外界所言,至死都想去台湾?
  2010年9月29日,在黄维逝世21周年后,他的次女黄慧南道出了父亲的改造岁月和晚年生活。
  在黄慧南家中,我们一起听黄维将军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对台广播。在这个需要仔细聆听的嗓音中,黄维回顾了作为战犯的27年。他对国民党不想背叛,对共产党不想离弃,但又始终想保持独立的人格。
  “我是罪大恶极的战犯,解放后受到宽大和改造……”9月29日下午5时,黄维平静而显苍老的话语从一台老式的卡带录音机里传了出来。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台录制的对台广播。音色未变,斯人已去。
  作为父亲的黄维,在黄慧南这个从出生之时便从未谋面的女儿那里,曾经没有占据位置,但是女儿却强烈地感受到父亲对自己强烈的“在乎”。而对黄维“在乎”的人,是他执著的妻子蔡若曙。令人唏嘘的是,蔡若曙27年的渴盼和等待,终于迎来了丈夫,但是团聚仅一年之后,蔡若曙黯然投护城河离开了人世。
  
  上海,17岁的我第一次见到父亲
  
  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1965年。那天,我正在上海北郊中学的教室里上课,在读高二,突然被教导主任叫了出去。
  “你父亲来了,现在住在锦江饭店,你去看看他。”
  “我不去!”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感觉这个人与我是不搭界的,我一点都不想去见。
  但是,教导主任说这是给你的一个政治任务,你要帮党做工作。一见到父亲,我很心平气和地喊了声“爸爸”,他从上到下打量着我,然后找些话题聊天。比如,现在在哪儿上学、读高几、生活怎么样,以后准备学什么等等。我说,以后想学医。父亲并没有反对。
  我当时心里想“也没那么可怕”。本来以为爸爸的形象很狰狞,他被说成放毒气的杀人魔王。我看到他觉得这个老人挺和蔼的,不是那样的人。
  我爸爸等一批战犯被组织到各地参观,乘专列先到杭州,然后到上海。安排与家属见面是改造的手段之一,我们聊天时还有穿便衣的陪同人员在旁边做记录。组织参观非常有效,他逐渐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思想开始有所转变。 我们和父亲聊了很久,还一起吃了午饭。但是,我对他还是感到十分陌生,甚至不关心他在上海要待几天。我也不知道父亲离开时,母亲还在怀着我。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1948年的夏天,爸爸带着妈妈、两个哥哥、姐姐正在庐山避暑,突然接到命令,要立即下山赶回武汉。
  
  “徐蚌会战”,传来父亲阵亡消息
  
  在武汉,爸爸筹办了新制军官学校并任校长兼陆军训练处处长。这个学校是根据美国顾问团的建议而成立的,准备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体制建校,培养国民党陆海空三军高级军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国防部在首都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打乱了爸爸的计划。国防部决定对军队进行全面调整和编配,组建若干个兵团,以兵团为基本作战单位,集中兵力固守战略要地。1948年9月,蒋介石组建十二兵团,并让父亲担任司令。父亲办军校正渐入佳境,他不想干,但这是蒋介石的命令。
  就这样,父亲只好答应去就任。他在南京觐见蒋介石时说:“校长,等打完这一仗,我还想回去办军校!”蒋介石应允了。
  10月底,在汉口组建完成的十二兵团转移至河南确山、驻马店等地集结待命。部队长途行军,人困马乏之际,解放军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12月15日,第十二兵团除副司令胡琏等人逃脱外,整个兵团彻底覆灭。
  在父亲离开近半年后,母亲蔡若曙等到的却是父亲在“徐蚌会战”中阵亡的消息。妈妈听说爸爸战死了,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父亲被俘后,国民政府宣布黄维阵亡,并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眼看事已成定局,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母亲1948年底带着襁褓之中的我和三个并未成年的儿女去了台湾。
  几个月后,母亲偷偷回了一次大陆。凭着直觉,她不相信父亲会死。终于,她得知父亲被俘了。
  
  功德林监狱,最顽固的战犯
  
  从被俘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表现出不合作、不配合。
  中原野战军联络部长杨松青动员十二兵团的高级将领给被围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邱清泉写劝降信。八十五军的参谋长陈振威写好了信,请各人签名,只有父亲不签。
  父亲和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在位于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路一号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李大钊曾在这里被张作霖杀害。初到功德林时,父亲与管教人员坚决对立。管教人员曾撰写回忆文章说:他认为自己所以成为阶下囚,就是因为打了败仗,“抗战胜利时共产党也尊称蒋先生是人民领袖,失败了就骂他是独裁者。”
  有回忆说,在学习中,黄维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大放厥词。“大家说抗战结束后蒋军抢夺胜利果实占领根据地时,他说国军是当时合法政府的正规军队,只要在中国的领土内,去哪里都是合法的。”他对监狱睡觉不许关灯的规定也非常不满,大骂没有人性。
  当时监狱规定每个战犯要读一些指定的学习书,并结合自己的罪行谈读书体会,听说杜聿明伯伯读了《论持久战》,写下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并且要求把自己的读后感寄给蒋介石。而父亲却拒绝写任何悔过书,他说自己“无罪可悔”,唯一惭愧的是十几万大军在自己的领导下溃败,所以父亲在战犯和管理人员眼里是“拒绝改造”的典型。
  在这期间,妈妈带着四个孩子离开了台湾,在香港住了一年后,回到大陆定居上海。我妈妈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经常去街道、居委会帮忙出黑板报,做些抄写登记工作。几个月之后,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份上海图书馆的工作。母亲就是这样执意要回到父亲身边,执意地自食其力等待父亲回家团圆。
  
  第一批特赦,名单中没有父亲
  
  1956年,母亲获准与姐姐一起去监狱看望父亲。妈妈带去了我的照片,那张照片被父亲放在了上衣的左兜里,像宝贝一样始终珍藏着。那时我9岁,妈妈突然带我去照相馆照照片,我不知道是为了送给父亲。
  此后,传来了父亲要释放回家的消息。
  北京的有关部门通知我姐姐和姨妈,上海这边有关部门通知我妈妈,都说准备迎接父亲回家,要我们家人注意听广播,但真的等到广播时,没有听到。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了第一批特赦名单,功德林监狱里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杨伯涛、邱行湘等10人获释。这个名单里并没有父亲的名字。
  母亲万念俱灰,长达11年的等待,从台湾、香港辗转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的无数次奔波,“不是政府不放你出来,而是你不好好改造”,妈妈总在这么想。一天下班后,母亲带着大量的安眠药来到图书馆书库。前来查阅资料的同事发现了她,紧急送往医院后,终于挽回了生命。
  妈妈是个善良、热情、要强上进的人,但是精神一直很紧张,长期处于压抑中,那时候也不知道以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妈妈的希望彻底被毁灭了,就这样得了精神病。妈妈常常要住院,天天都要吃药。
  后来,我们了解到,父亲本应在第一批被释放的内定名单里,但由于父亲顽固,认罪态度很不好,战犯管理所不同意释放他。转向研究“永动机”
  抗战后期,武器主要从美国进口,国军手中有了很多新式武器。父亲在昆明、重庆组建远征军、编练青年军、防守大后方,与美军及武器装备有过广泛的接触。1947年春,父亲被调到国防部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装备更是他的主要工作。他对新式武器装备有广泛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父亲研究“永动机”与这个有关。父亲认为:研制“永动机”,是因为打仗打败了,还想为人民做点事情。他在改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制“永动机”上。
  但是,战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员认为,黄维研究“永动机”,就是为了逃避改造。为了阻止父亲的研究计划,他的设计图纸和文字资料被上交到公安部,公安部又转给了中科院,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经过近一周的论证后,答复称违背现代物理学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并将理由和理论依据写好退回给他。
  家里也知道了父亲要研制“永动机”。为了说服他配合改造,母亲和姐姐经常去监狱劝说。姐姐带了很多永动机不能实现的书给他看,他气得要命,就给扔掉了。在抚顺,爸爸终于制作出了一台“永动机”。但是,“永动机”只转动几圈便停了下来,并不能像当初设想的那样无止境地转动下去。一直到去世,他一直在设计、制造、试验、失败再设计、再制造,做完就放在阳台上。爸爸坚持了几十年,一直没有放弃。
  1968年4月,秦城监狱里人满为患,父亲等人就从秦城监狱转到抚顺战犯管理所,他的研究图纸和实验设备也一同带了过去。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时,爸爸身患五种结核。1952年春天,结核病发作,腹膜结核发展为腹膜炎,出现了大量腹水。后经医护人员4年的精心治疗护理,结核病终于根治。爸爸的思想在此时有所转变,他曾说:“感谢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样重的病,又病得这样久,若在过去,虽然我是国民党的高级将官,也得一命归西。”
  在27年的改造期间,父亲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一斤牛奶、两个鸡蛋和三两肉。战犯管理所每天都要保证供应,哪怕是在缺衣少食饿死人的3年自然灾害期间都没断过肉类的供应。爸爸特赦后,才知道国家那么困难对他们还那么好。他也明白了,那些管理人员当时为何越来越胖,原来是浮肿。爸爸提起这件事,很感动。 71岁时父亲回家了
  1975年3月21日,父亲作为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特赦的293名战犯之一获释了。出来时,爸爸已经71岁了。
  我母亲早已在上海统战部领导的陪同下到了北京,分离了27年,父母亲终于相会于前门饭店。
  我得到消息后赶到了爸爸所住的前门饭店,爸爸对我一直有歉意,他住的是一个大套间,他要工作人员在那里放张床,要我住在那。后来因为父亲在北京工作了,我们就把家搬到北京来了。最初,爸爸并未想定居北京,提出带着老妻回江西贵溪老家安度晚年,但中央批示他留京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享受政协委员待遇,并对他格外照顾,每月工资200元。
  爸爸刚出来那一段时间,真的是特别得意,因为妈妈这么等他,很少有,前前后后特赦出来这么多人,没有一家是这样的,眼巴巴地等了27年。
  我妈妈这二三十年都是靠药物维持,大量吃药以致成天昏昏沉沉的,幻听、幻觉、幻视都会有。她担心爸爸说错话,一旦爸爸在会上发言她就紧张,神经老紧绷着,晚一点到家她也要紧张,怕他出什么问题。
  1976年春,妈妈偷偷离开了家,向离家不远的护城河走去……我爸听说消息后,不会游泳的他直接就冲了下去,自己也被淹了,大家把他救了上来,结果重病了一场。
  父亲特赦后专注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工作,被选为全国政协五届、六届、七届全国常委。
其他文献
“在我们来说,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因为我们流浪过,曾长夜痛哭过。所以我们人生跟一般人感觉不太一样,也是心灵的一个归依吧。”  “我是踩着尸体上船的”高秉涵说。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一艘能装一万人。他13岁,拖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在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要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跟着人流走,要活下去。  天亮的时候登陆艇靠岸,人
期刊
下台近20年后,这个前苏联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总统,似乎已被世人遗忘了,实际上他一直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从未停止脚步。    政治之外    1997年,他带着外孙女一起上镜,为必胜客拍广告赚了16万美元,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商业代言活动。而10年后,他又出现在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全新一季的全球广告中。  这个广告片在2007年的俄罗斯随处可见:戈氏穿着细条纹西服和大衣,坐在老式黑色汽车的后排,神情木讷、动
期刊
一项本来可同时做大存款和贷款规模的“第三方存单质押贷款”业务,何以酿下巨案,而牵连中国重汽等多个国企涉案?    一项本来可同时做大存款和贷款规模的“第三方存单质押贷款”业务,何以酿下巨案?  2010年12月31日晚,山东省会所在地济南市顺河街176号,齐鲁银行总部的年终决算正在有序进行;17时45分,总行的新年聚餐在地下一层大厅准时举行,包括董事长邱云章在内的该行高管悉数到场。  然而,此时的
期刊
第一阶段:无所不知    在这个阶段,你突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外知宇宙内知地球,总之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有一种强烈而崇高的愿望,急切地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无偿地传授给任何一个听你说话的人。你所讲述的东西都是正确的,自然别人的异议就都是错误的。如果你和你的对方都处于这个阶段,争论就无休无止了。    第二阶段:相貌出众    在这个阶段,你突然发现你是整个酒吧里最有魅力的人,即使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
期刊
关于传统经典,最近颇多舆论风波。一场是关于传统蒙学读物的。有的地方专门下发通知,禁止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也有的地方干脆推出了经删节的“洁本”。经典是否真的“有毒”?删除是否有必要?一时间议论纷纷。  另一场是关于影视作品对经典的改编。电影《赵氏孤儿》用很多现代思维改写“程婴献孤”故事,但修改古人的忠义理念、生命伦理观等合适吗?《新水浒传》电视剧出现了武松和潘金莲产
期刊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内容又引起了舆论关注。草案在“老年人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强调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表示,如果老人就这一点诉诸法律,法院自此以后就应该立案受理。(1月5日《山东商报》)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当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必须要靠一部法律来维系时,舆论惊呼“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现代社会中的子女们果真一点都不孝顺老人吗?”常回家看望
期刊
2010年末,中国电影市场终于突破100亿大关,成为电影界的 “大事件”。100亿是什么概念?茅台(600519,股吧)一年销售额是300亿,连韩寒与王珞丹代言的青春品牌凡客诚品,一年的销售额也达20亿。这些不过是单个品牌,而我们所说的100亿电影市场,则是全行业。电影在中国果然是个小行当,虽然影响力远远超出100亿。当年冯小刚部部电影都号称过亿,但经不起华谊上市公报的如实披露,水分太多。到了去年
期刊
你有比别人穷的感觉吗?面对这样的发问,很多人都会说“不但有,而且无处不在”。确实如此,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国际先驱导报》1月10日)  据新闻披露,零点公司的这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7个
期刊
2010年,过得很累。写了两本书,两个剧本,演了部电影(很差,还没我在现实生活中演得好),参加了世界杯,写了很多社会民生的杂文,正式担当了我儿子的体能教练(他在练网球),也正式成为了一个登山运动员……  其实我不需要做那么多事,很多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没办法,心里就想着只有事情可以改变人,但人不能改变事情,就做了。例如2009年底,中国足球的事情我不说他们说不清楚;例如去年这个拆迁户的小说,我不写
期刊
2011年1月18日当地时间16时许(北京时间19日凌晨4时许),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  同一时间的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正以每4分钟一次、每小时15次的频率在街角的六块大屏幕上滚动播放。  “听说跟在我们片子后面的是一个比较清淡的广告片,完全被压住了。”国家形象宣传片摄制组总策划人、上海灵狮广告有限公司中国区创意合伙人朱幼光对记者说。  200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