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与贫血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与贫血的关系。

方法

于2011年3–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云南、贵州、四川省所有城区的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点,共12个,在每个调查点分6~8、9~11和12~24月龄组进行抽样,共抽取6~24月龄健康婴幼儿3 41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信息(包括食物制备和选择、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及环境卫生),参照辅食喂养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对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合理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按照其总分占其满分的百分比进行分组:总分占满分的百分比<60%为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低水平组,60%~80%为中水平组,>80%为高水平组。抽取调查婴幼儿指尖血20 μl,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诊断其是否患有贫血。分析城乡及不同月龄组间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水平的分布情况、血红蛋白含量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比较不同辅食喂养水平婴幼儿贫血率的差异。

结果

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处于低、中、高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0%(273/3 410)、56.9%(1 940/3 410)、35.1%(1 197/3 410);城乡间喂养行为水平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P<0.05),其中城市高水平比例为53.0%(829/1 565),高于农村[20.0%(368/1 845)];不同月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3.82,P<0.05),其中喂养行为处于高水平的比例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6~8月龄最高[41.0%(417/1 017)],12~24月龄最低[29.9%(389/1 300)]。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为(119.3±13.8)g/L,总贫血率为22.4%(765/3 410)。其中城市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为(123.3±11.3)g/L,高于农村[(115.9±14.8)g/L](t=16.75,P<0.05);城市婴幼儿贫血率为10.5%(165/1 565),低于农村[32.5%(600/1 845)](χ2=235.03,P<0.05)。贫血率随辅食喂养行为水平增加而降低(χ2=73.94,P<0.05),其中辅食喂养行为低水平组贫血率最高,为33.7%(92/273),高水平组贫血率最低,为14.5%(174/1 197)。

结论

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水平较低,贫血问题较为突出,其辅食喂养行为与贫血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1995–2012年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5–2012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凉山州5 263例艾滋病患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研究对象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在5 263例研究对象中,819例(15.6%)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接
期刊
近年来,因生食被寄生虫感染的水产品而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原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1].南通市卫生监督所在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研究,以了解南通市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状况,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南通市区、如东县、启东市各有水产批发市场1家,它们供应了南通市场上80%的水产品.2012年4
期刊
目的分析2010–2013年广州市婴儿死亡原因,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广州市报告的婴儿死亡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死亡原因分类标准采用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标准,按根本死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死因构成及顺位。
期刊
目的了解城市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和糖尿病健康管理情况,分析健康素养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0–11月,按照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北京、宁波、厦门市调查了1 13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为被当地一级及以上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存在视力障碍、认知障碍、严重疾病、人户分离等情况而无法接受调查的糖尿病患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83份,
期刊
《环境与健康展望》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EHP) ,创刊于1972年,月刊,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为6.19,是由隶属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 (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 )的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期刊
目的调查我国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2007–2008年,对1998年和2000年建立的两个队列中27 020名35~74岁成年人进行随访,收集腰围及生活方式等相关指标;以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和≥80 cm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计算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基线相关变量(性别、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