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的教育魅力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伙伴”是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伙伴的教育意义是以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的形式探究参与活动的学生,通过相互教育提升各自素养,借助用价值引领价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道德发展道德,用榜样培植榜样等实践策略让伙伴教育有效实施。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伙伴;相互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74-03
  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来看,家长和老师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着实很大,但伙伴对其影响亦不可低估。近年来,笔者一直注重伙伴的教育实践,并从中发现:伙伴教育“点穴准”,针对性强,彼此容易理解,并能自觉“改进”。
  一、用价值引领价值
  1.让伙伴引领生命价值。
  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源于他的知识经验与社会阅历;另一方面,受老师、家长与伙伴的影响。应该说,伙伴对人的影响更直接、作用更大。在日常生活中,伙伴之间相互交流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说出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道出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这种“交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同伴的生命价值观。在伙伴学习生活过程中,要引导那些价值观高尚的学生有意识地去教育那些价值观没有形成或价值观有问题的学生,让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其他伙伴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促进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让伙伴共筑人生梦想。
  梦想是自生的,有的也是相互影响形成的。梦想的点燃从幼儿时就可以实施,但人的梦想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一个人的梦想受家长、老师、名人、伙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伙伴对其影响较大。一方面,儿童具有崇拜心理,他会向心目中的“偶像”学习——与偶像建构相同的梦想;另一方面,他也会和伙伴交流自己的梦想,听从伙伴的意见。在伙伴学习生活过程中,可引导那些具有远大志向的学生去教育那些没有形成梦想的学生,让他们帮助其他伙伴建构自己的梦想,促进其设计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用智慧启迪智慧
  1.引导伙伴一起合作探究知识。
  人类学习需要个体独立钻研,也需要伙伴共同探究。应该说,知识的习得、智慧的生成通过“智慧的碰撞”和合作探究更容易实现。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在伙伴教育过程中如何借鉴其经验进行合作探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实践: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让伙伴一起研制,学习内容让伙伴一起商定,学习方法让伙伴一起选择,学习过程让伙伴一起实施,学习评价让伙伴一起反思。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既是伙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相互教育的过程,还是大家一起探寻适合自己教育的过程。
  2.引导伙伴一起交流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影响人学习效果的根本要素是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和所选择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建构形成的,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寻找适合的学习策略。通常情况下,仅通过“告诉”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是不可能的,学习策略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逐渐形成。笔者在引导伙伴交流学习策略时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交流自己是“怎么学的”“为什么这么学”“还可以怎么学”。通过交流“怎么学”,展示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为什么这么学”,探究选择学习策略的意图;通过交流“还可以怎么学”,拓展学习策略。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既是交流学习策略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学习方式的过程,还是大家一起探寻适合自己学习实践的过程。
  3.引导伙伴一起交流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人解决问题的重要品质。它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人的学习成效。当下的课堂教学虽然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但是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相互学习”。思维是可以学习的,“思维学习”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暴露思维”促进他们相互借鉴,从而实现思维发展。伙伴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他们交流思维方式?笔者进行这样的尝试: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其交流“怎么提出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在学生“解决问题”后,让其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还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是伙伴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也是彼此“展示思维方式”的过程,还是大家一起建构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过程。
  4.引导伙伴一起建构学科课程。
  赫尔巴特认为,“由‘个别观念的明确清楚’,到‘许多个别观念的联合’,再到‘众多联合观念的系统化’,最后到‘观念系统在各种情境中的应用’。这是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教材所依据的心理顺序,因而也是教学应依据的阶段顺序”。从他的论断中可以感受到:教学的重要意义是“让知识系统化”,并能在“情境中应用知识”,其本质是让学生建构个体课程和学科课程。伙伴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共构课程?笔者进行这样的尝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整理知识,并将“许多个别观念”“联合”到自己建立的知识结构中,重构自己和教材的知识经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是伙伴个体建构课程的过程,也是彼此经验融通的过程,还是大家一起建构适合自己课程方式的过程。
  三、用道德发展道德
  1.引导伙伴共建深厚友谊。
  在伙伴关系中,有一种双方情感深厚的关系,被称作友谊。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可以提升个体道德素养,促进伙伴之间相互信任,形成相互帮助的品质。教育的社会意义需要将人与人之间普通的伙伴关系发展为长久的、健康的“友谊”。当下的教育重视对个体的规则要求,忽视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培育。从伙伴的教育要求看,共建友谊应追求的境界是:伙伴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融洽,同伴之间发展成为“生命共同体”。伙伴之间的深厚友谊可以从以下方面建构策略:(1)播种友谊。伙伴之间平時主动关心他人需要,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让大家感受到爱。(2)尊重友谊。伙伴之间主动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思考、情绪、意图及其观点与自己的差异,包容多元,珍惜友爱。(3)升华友谊。伙伴之间用心感受他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友好,主动表达爱;了解别人的需要,及时向别人施爱。应该说,将伙伴关系发展成为友谊,会促进每个人的道德建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   2.引导伙伴共享道德成长。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的道德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受后天的教育及社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和伙伴文化浸润每个人的灵魂,润泽其道德的成长。在诸多要素中,伙伴文化对其成员影响不可低估,正如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教育中伙伴文化对人的道德成长影响是无意识的,并未做到通过建构伙伴教育情境,促进其道德全面发展。从伙伴的教育要求看,建构共享成长的教育应追求的境界是:建构积极向上的伙伴道德文化,用文化陶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让其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具体建构策略为:(1)建构积极向上的伙伴道德教育文化。引导群体中的每个儿童自觉开展道德学习,全面架构道德教育路径,认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在群体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感染,促进其形成科学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2)探究解决问题的伙伴道德教育路径。引导群体中的每个儿童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尤其对其他伙伴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并帮他剖析问题危害,探究错误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督促他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用榜样培植榜样
  1.让榜样不断完善。
  “榜样”是值得学习的人或事。对于个体的生命成长来说,榜样对其影响不可估量。儿童愿意学习榜样,身边的同龄榜样可亲、可信、可感、可学,容易被其接受和模仿。但就榜样本身来说,榜样也需要更加完美。伙伴中的榜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儿童,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这些缺点需要通过伙伴的教育使其不断改正。当下的教育中,教育者往往注重对榜样的激励——表彰榜样,也重视榜样对其他人的教育——让伙伴学习和模仿榜样,但很少关注“榜样的培育”,让榜样不断完善自己,使其更加完美。伙伴教育追求的境界是:让伙伴相互教育,促进榜样更加完美。其建构策略为:(1)同伴学习,激发榜样。引导伙伴寻找榜样的“样子”,在生活中认真学习其言行,从而激发榜样奋发向上。(2)自我反思,完善榜样。引导“榜样”不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生活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其完善自我。(3)真情帮助,发展榜样。引导同伴以朋友的角色真心关心榜样,让他们能够扬长补短,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劣势。人具有可塑性,每个人都可以培植成榜样,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佩时,会激发其更加奋发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当下的教育特别重视对优秀人物的褒奖,而忽视对普通人物优点的发掘。伙伴教育追求的境界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都有别人崇拜的特质。其建构策略为:(1)自我欣赏“闪光点”。在群体中,有些人常常因为一些同伴的优秀自己就没有自信心。我们应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并让他们将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彰显,促进其树立信心,找回自我,发展自我。(2)自主改善“问题点”。在群体中,有些人常常因为一些同伴某些方面不如自己而自满。我们应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的“问题点”,并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问题点”,促进他们不断发现自己在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地完善自我,从而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而言之,伙伴是学习生活的伴侣,也是人生的良师,发掘伙伴的教育魅力,可以帮助教育者探寻和建构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其他文献
圈主:飘然の风  崇拜传说中叼着烟斗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吗?喜欢动漫里穿着蓝西装架着黑框眼镜的柯南君吗?痴迷英剧里帅气的神探夏洛克吗?  如果你还对扑朔迷离的案件充满好奇,并且热衷于侦探、推理。那么,赶紧加入我们的侦探小分队。现在,我们就出发!
与国学的缘分,大概是从我坐在门槛上舔糖葫芦时开始的。当时,大概是觉得我一个小女孩每天坐在门槛上舔糖葫芦实在有损形象,我爷爷就说:“要不你来写大字吧。”  年幼的我以为所谓“写大字”,就是在很大的田字格上写很大的字,立刻拍拍屁股站起来跟爷爷走了。爷爷把我抱到椅子上,递给我一支毛笔。爷爷看我把毛笔往脸上蹭,哭笑不得,拿过我手中的毛笔,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写。不过我的“大字”计划并没能持续多久,新鲜劲
粗粗地看了一下高考改革方案,当看到外语和选考科目可以考两次、选择其中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时,我的反应可能跟大部分同学不同——顿时感到一阵紧张。  我承认,这个改革的本意是想为我们减轻压力,就像很多人说的,不再“一考定终身”了。但对我而言,这种减压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我是个特别害怕考试的人,无论大考小考,考前都会焦虑上好几天。而我克服焦虑的办法,就是拼命刷题,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之
【摘 要】在世界范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薄弱学校的改革被各国广泛关注。各国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来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革。其中美国薄弱学校改革是由政府和民间团体两种力量共同推进的一场改革,在这其中由民间力量发起的跃进学校项目弥补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革中的不足,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跃进学校;项目薄弱;学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
有时候生活让你灰心,  是为了磨练你的恒心。  有时候世界让你伤心,  是为了让你多点耐心。  再糟糕的经历,  也最终可以忘记。  再缤纷的诱惑,  也到底可以舍弃。  再不可能的理想,  也会有一天触摸可及。  只要你再,  给自己多点时间。
小A和我初中的时候那么要好,进入不同高中以后怎么就渐渐失联了?小B是我多年的闺蜜,她出国留学后,起初我们还会在微信上私聊互动一下,可慢慢就退化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小C曾和我无话不谈,但自从实行“走班制”以后,大家都忙于学习,遇见后很难再有共同话题了……  看啊,从小到大,我们有很多好朋友,但一直陪在身边的能有几个呢?有多少你以为天长地久的友谊,走着走着就散了?似乎只要一遇上时空的阻隔,原本以为
好郁闷。  以前,我总以为三个人的友谊没问题,可是现在我却讨厌三个人在一起。为什么总是另外两个人互相倾诉烦恼,而我却只能当最后一个知情人?我知道我懒,懒得和朋友联系,但是并不代表我遗忘了你们啊!你们为什么要当我不存在?  我该怎么和你们说,每次试探性地问你们是否有心事,或用猜测的口气说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想帮你们出出主意,甚至,安慰几句,可却只能得到转移话题的答复;每当你们闹矛盾时,好,我总是
他所画的他正所见  时间和风在赛跑  树木是茂密的  树梢间有鸟儿和他们的托儿所    他所画的他也所闻  天空发出蔚蓝的海浪声  远山传来白雪融化的沉吟  于是他让画笔  在纸上唱出了历史的歌    他所画的他正所见  长江的波涛中飞来了翼龙  叼着一根蜡烛火焰长明  奔腾的水在空中冻成了冰桥  桥上挣扎着直立行走的鱼儿  鱼儿们从石头中变出了刀  刀从鱼儿的腹中割出了未来     未来  天空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国际部的高三女生蔡青,利用近3年课余时间独立采访了109名城市女性,写成一份3万字的报告——《中国都市女性的生活体验》。报告以女性视角展开,从恋爱、婚姻、事业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都市女性的真实状态,并自创“纵轴为主的家庭结构下女性的二元角色”理论。  蔡青表示自己高一时特别想当律师,而妈妈以“律师忙,难以顾家,女孩子还是算了吧”为由让她放弃,她第一次感到“社会上男女是不平等的”,
我们总是想着吃什么,什么好吃。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是一种食物呢?  是豪放热情的川菜?是细腻精致的浙菜?……  小伙伴们,如果你是一种食物,你觉得你是什么?  @对于考试不想解释:包子!其实我不喜欢吃包子,不过觉得只有包子才配得上我这个吃货。  @木伊卡布:抹茶慕斯。一直都很喜欢的甜点,如果我是一种食物,那就当抹茶慕斯吧,无悔了。  @玉色清妍:我是橘子。第一,瓣多(个性多变);第二,青黄不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