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群体性。随着时代的的发展,师德不断被赋予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新时期的师德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当前,加强师德建设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在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师德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现实找差距,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既是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机制,又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到达“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境界的一种自我完善机制,开展师德建设,可以从中不断发现问题,吸取教训,纠正错误,克服缺点,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能不能找到差距、找准问题,就成了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应该说,我们教师队伍绝大多数人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我们有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极个别教师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其思想和行为严重偏离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广大教师首先要结合现实,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找准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找准那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和谐稳定、影响社会风气和影响群众利益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充分把握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认真研究解决办法,确立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问题找得越准,分析得越透彻,认识得越深刻,工作的针对性就越强,应对的措施就越有效,就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师德建设的效果就越明显。
二、创新机制解难题,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师德建设难,难在入手难、见效难、巩固难。就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集意识、实践、社会于一体,个人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道德修养各不相同,而且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加上我们过去在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自律的内容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做法少;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一般性笼统评价多,量化细化评价少,特别权衡比较少,造成了师德建设年年在抓,但是效果不明显,即使有些地方的师德建设抓出了一定成效,也是难以巩固。因此,要搞好师德建设,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解决师德建设中的难题,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其师德怎么样?始终受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持、制约和影响,可以说,教师的言行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要充分发挥师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在教育方式上实行“四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从教规范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要使每位教师从理论上把握师德原则与规范,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需要,在依法从教、以德治教中增强自主能力和自律意识。
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要靠教师的自律来维系,更要靠制度、机制来保障。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要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师德监督制度、师德考核制度和师德奖惩制度。在师德监督上要推行校方、学生和社会三结合的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发挥“师德信箱”等载体的作用。在师德考核上要完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惩、职评、晋级、聘任结合起来。在师德奖惩上既要大力开展“师德标兵” “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同时要坚持师德底线的要求,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警示,对极少数有严重失德行为的教师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逐步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增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
教师的劳动(教育与教学)过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很难用硬性的指标来衡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取决于他的师德,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必然取决于他的师德。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主动参与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四个一”工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规范自己的每一个言行、不让一名家庭困难学生辍学),把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准,从具体问题抓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可敬、可亲、可学的良师益友。
师德建设是一项示范性强的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以身作责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承担起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长此下去,逐渐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工作格局。总之,加强师德建设,既要脚踏实地抓落实,又要着眼未来搞创新。只要我们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率先垂范到位,就一定能培养一大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能让广大教师把全部的本领和心血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薛剑刚)
一、联系现实找差距,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既是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机制,又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到达“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境界的一种自我完善机制,开展师德建设,可以从中不断发现问题,吸取教训,纠正错误,克服缺点,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能不能找到差距、找准问题,就成了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应该说,我们教师队伍绝大多数人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我们有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极个别教师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其思想和行为严重偏离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广大教师首先要结合现实,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找准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找准那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和谐稳定、影响社会风气和影响群众利益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充分把握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认真研究解决办法,确立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问题找得越准,分析得越透彻,认识得越深刻,工作的针对性就越强,应对的措施就越有效,就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师德建设的效果就越明显。
二、创新机制解难题,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师德建设难,难在入手难、见效难、巩固难。就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集意识、实践、社会于一体,个人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道德修养各不相同,而且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加上我们过去在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自律的内容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做法少;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一般性笼统评价多,量化细化评价少,特别权衡比较少,造成了师德建设年年在抓,但是效果不明显,即使有些地方的师德建设抓出了一定成效,也是难以巩固。因此,要搞好师德建设,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解决师德建设中的难题,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其师德怎么样?始终受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持、制约和影响,可以说,教师的言行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要充分发挥师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在教育方式上实行“四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从教规范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要使每位教师从理论上把握师德原则与规范,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需要,在依法从教、以德治教中增强自主能力和自律意识。
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要靠教师的自律来维系,更要靠制度、机制来保障。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要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师德监督制度、师德考核制度和师德奖惩制度。在师德监督上要推行校方、学生和社会三结合的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发挥“师德信箱”等载体的作用。在师德考核上要完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惩、职评、晋级、聘任结合起来。在师德奖惩上既要大力开展“师德标兵” “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同时要坚持师德底线的要求,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警示,对极少数有严重失德行为的教师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逐步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增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
教师的劳动(教育与教学)过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很难用硬性的指标来衡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取决于他的师德,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必然取决于他的师德。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主动参与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四个一”工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规范自己的每一个言行、不让一名家庭困难学生辍学),把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准,从具体问题抓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可敬、可亲、可学的良师益友。
师德建设是一项示范性强的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以身作责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承担起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长此下去,逐渐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工作格局。总之,加强师德建设,既要脚踏实地抓落实,又要着眼未来搞创新。只要我们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率先垂范到位,就一定能培养一大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能让广大教师把全部的本领和心血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薛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