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深圳福田保税区蚊类监测报告

来源 :口岸卫生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福田保税区蚊类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本底资料,为防控蚊类媒介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SN/1300-2003)制定调查方案,采用人工诱蚊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成蚊1462只,2属3种。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占:48.6%;其次,白纹伊蚊构成比占:39.1%;再其次,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占:122%。蚊类平均密度为6.8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情况:常年有蚊类活动,7-9月份为高峰期,白纹伊蚊3月下旬开始活跃。结论此次调查发现:7-9月份为蚊类密度高峰
其他文献
目的为保障赴美移民的健康安全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方法对1999~2006年以来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赴美移民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年来共为96359位赴美移民进行了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塘沽区中医医院三年来2768例妇科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的分析,运用超高倍医学呈像系统。了解妇科阴道病的病原菌。为临床提供了及时准确地诊治依据,使患者得
1媒介生物与媒介生物性疾病 鉴于动物与人类传染病的关系尚未统一认识和历史的原因,该文媒介生物主要指节肢动物和鼠类。媒介生物性疾病亦指由它们传播的所谓虫媒传染病。
目的通过对温州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脂肪肝检测结果分析,了解谈群体的脂肪肝分布情况,更好地开展脂肪肝疾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1.1~2006.6.30温州口岸的出入境人员进行B超检查。对
1公共卫生的历史发展 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传染病控制的进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国家的出现,在地球的疆域划上了国界的痕迹,但这种人为的界限在微生物
随着《国际卫生条例(2005)》在中国生效并实施,中国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应深入研究《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要求,分析中国现有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