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诵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新教材,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多,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尤显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强古诗文的诵读指导,成为新课标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指导方法,切实可行,能实现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教学 诵读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而古诗文,既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学生阅读学习的典范材料。因此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必要,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古诗文的学习,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从而达到提高古诗文阅读水平的目的。
  但现实的古诗文教学效果却颇不理想,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方面更令人担忧。究其因,笔者以为没有讲究方法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点。古人云:“授入鱼,不如授以渔。”古诗文教学亦是如此。一方面教师未能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学习一篇,掌握一篇,而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笔者在试用了许多方法之后,以为“诵读”一法在提高古诗文教学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下面就稍作分析。
  
  一、诵读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诵,即读出声音,大声地读。诵读法是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诵读涵咏,自古而然。朱熹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故,所谓诵读归纳为一点:即必须开口读,多读,读准,读熟到能背出来。
  
  二、古诗文教材的特点
  
  从小学的古诗、词到初高中的文言文,所有的古文都距学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一时间隔阂也就造成了学习的难度。再加上古文在语音、词义、句式等方面与现行普通话的差异,与时代背景、史实、典故、名物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的不同,无疑为古文的学习设置了拦路虎。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迅速地培养、提高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则首选“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说明只有做到感性认识丰富,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三、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年龄优势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以为:“中学阶段的记忆力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他引述国内的一项研究成果时指出,在同样长的时间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记住学习材料的数量。比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几乎多4倍。比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也多1倍多,达到记忆的高峰。一位台湾心理学家概括了几个记忆的实验研究表明:以16岁至18岁起。青少年成为记忆发展的“全盛”或“黄金”时代。这就表明学生具备了记忆的先决条件,且诵读又正是加强记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故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优势指导学生诵读、背诵,为积累感性知识奠定基础。
  
  四、“诵读”法的要求
  
  1 要做到眼、脑、口、耳四到。只有在诵读时做到眼睛看、大脑想、嘴巴读、耳朵听,才能最大限度地把课文的内蕴传达出来,做到理解深刻,也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对课文内容的持久记忆。
  2 发音正确,吐字清晰。古文与现代普通话有很大不同,但古文教学中我们应使用普通话。通过诵读也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纠正失误。笔者有这样的切身体会,默读时似乎都认识的字,一旦发出声音则往往有错误的。这也就说明,我们要真正掌握一些古文字、词,就必须诵读,并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3 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任何有声语言都应是有内容、有感情的,古文的诵读也应如此。对于诵读,培养语感尤为重要,一个没有语感的人,读文章往往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要做到有语感就必须做有心人,用心去体验文中的感情,用心去读,如此长期坚持,则定能做到“熟能生巧”。
  4 掌握技巧,提高能力。读有多种类型,如朗读、唱读、咏读等,从我们的古文教学来看,在诵读中汲取朗读的技巧,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朗读讲究技巧,故适当地把一些朗读技巧引人古文诵读中来,大有妙处。如停顿恰当,速度适中,重音准确,掌握声音的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讲究节奏;感情充沛,思想专注。
  5 由读到背,注重古文知识的长期积累。依笔者的体会,由读到背是古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读不背,尚谈不上量的积累,而没有量的积累,也就上升不到质的飞跃。故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发挥记忆“黄金”“盛世”的优势,最后才能达到对古文学习触类旁通的最高境界。
  
  五、“诵读”对学生的要求
  
  (1)从小培养开口朗读的良好习惯,加强说、读训练
  (2)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3)认真学习,模仿语文教师的范读,获得技巧;
  (4)加强对课文的背诵和古文知识的积累。
  
  六、“诵读”法对教师的要求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听说读写方面均成为学生的楷模。在诵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认识提高古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自身的诵读水平,做到既有朗读技巧,又有解惑技能;再次,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多做示范,个别难点更要着重指点;第四,要能经常变化诵读形式。避免单一枯燥;第五,要明确目的,区别阶段,设定目标,提出要求。
  为提高古文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能力。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广大语文教师正不断努力地进行探索,古文教学的方法亦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诵读法也不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较为成功的方法之一,它不是万能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将它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古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董建中,河南省西峡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深刻影响。沿线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通过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
<正>2018年12月7日—8日,由《红旗文稿》杂志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及闽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评价和反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文详细论述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运用评价和反刍的策略及自己的思考。
“互联网+”作为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的发展方式,在开放教育领域得到很大的重视。基于我国当前基层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现场教学+网
"发现性"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具有"发现"特质的"六种学习方式",即"质疑感悟式"、"参
文章从主语的省略、错误的并列、双面的误用、错误否定、关联词的逻辑错误、数量词的错误表述、介词的误用、成语运用的错误、代词的指代模糊和句子主干的常见语法错误等十个
湖北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五年了,笔者以为在今后的湖北语文高考命题中会逐渐突出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此本文对楚文化以及湖北地方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希望引起师生们
【摘 要】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试卷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四维能力训练法,并结合实际考题作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古诗鉴赏 教学方法 训练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具有难度大,能力强,区分度高的特点。近年报刊有许多针对性强的文章,但是往往过于烦琐,不便于掌握,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文重在推荐一种快速掌握的方法——四维能力训练方法
大数据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革新,也变革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冲击了传统教学,使之在教师主体地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