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复习课变得更有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复习课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做了。本文总结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从而使小学数学复习课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数学 复习课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01-01
  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复习课通常这样上:先整理归纳以往所学的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练习,再就是将残留在学生脑海里的零碎知识点“横成一片、纵成一线”,最后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题及难题。但是复习课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做了。问题出在哪呢?我归纳如下:
  一、单纯地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
  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单一,上成练习课
  “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 是目前复习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学生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复习课上,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想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等.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如何让复习课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环节。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1、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一盘清”,例如“分数加法(二)复习”,教师应当明确复习的内容主要有: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复习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复习的难点是:通分;而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师不单只要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即备出教案,拟好复习计划。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这样,使复习变得具体、有序、易于操作。
  2、自主整理,沟通联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听,抄笔记,结果是老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做题却是漏洞百出,因为学生被动接受消化得不多。新复习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整理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联系。然后,每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在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从而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系统化、条理化。接着,教师要巡视指导,参与学生交流,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最后,再让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一是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是各小组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或疑惑的问题,通过质疑、争论、讨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点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
  3、总结评价,构建网络
  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当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通过比较、评价,选出最优方案,用学生“作品”构建知识网络。当学生“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完整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建立纵向与横向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完整知识系统。
  4、练习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就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回顾整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从而使小学数学复习课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主编:《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奠宇,宋乃庆主编:《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奠宇,孔凡哲等主编:《小学数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中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中专化学教学中也要做好恰当的教学设计,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特点,学好中专化学课程。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中专 化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98-01  每个学生都有各
【摘要】函数问题在高中数学中是比较常见的,涉及到函数问题当然少不了函数图像,图像能够表示函数的性质以及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出题者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函数题目中运用图像巧解题目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主要用到的方法以及图像的分析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提升做题的效率,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 函数 图像特征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应用到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就是典型的例子。几何画板的使用,给师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存在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几何画板 课堂教学 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39-02  一、几何画板的内涵  几何画板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较为普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探究科学现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获取真知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的特性。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