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担负的任务,以及对实验室的要求,详细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促进高校实验室持续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BZ38)。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实验室建设缺少系统性调研,致使发展受到制约
  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缺乏系统性的调研,没有明确建设的目的、建设的思路、建设的延展性、建设的服务方向以及建设的必要性,使得一个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中出现专业交叉、实验室互套的现象,分不清实验室为何而建,为谁而建。这样一来,要么把实验室建设成一个花架子,要么只满足眼前需要。因此,没有从学校立足点与本着发展观的思路建设的实验室,将极大地制约实验室的发展。
  2.实验室间缺少协作,致使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各学科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目前,高校内各实验室多数只为本院(系)服务,甚至仅为固定专业学生开放。各专业在设置上隶属于不同的院(系),各院(系)之间又有着利益上、管理上的差异。因此,由于各实验室之间缺少相互的沟通与协作,直接导致实验室重复性建设,造成资金、人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3.实验课程缺乏统一性、合理性,致使设备利用率过低
  实践环节的课程将全线贯通于学生从入校到出校。对于这一系列开设的实践课程,如果没能得到统一性设计、合理性规划,将直接导致实验内容交叉、重复,实验开出率低,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配置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4.教师认识不足,致使实践教学团队力量薄弱
  我国从古至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从而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世俗的偏见,使得实验教师自己觉得在高校中低人一等,从心底轻视实践教学。同时,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造成大部分的教师都在忙于应对考核,忙于挣“工分”,而忽略了本职。正是对实验室的管理、考核、定位以及认识等不足,实验室人员忽略了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致使实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教学团队力量薄弱,甚至无法成立团队。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对其督导存在鞭长莫及的现状,这样在从管理到建设存在的漏洞,严重导致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差、流于形式,学生竞赛起点不高,站位低,层次受限等现象。
  5.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致使建设落后
  在各个高校实验室中,都基本能够做到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上墙,但从其内容来看确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加之始终抱着等、靠、要的想法建设实验室,造成实验室建设落后。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观、教育观、教学观,结合新形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迈开步伐走出去,只有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企业调研,才能掌握和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创出一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子。本人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的相关经验,认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1.严谨思考,顶层设计
  高校内部学科、各专业广泛交叉、渗透,各实验室相互套叠,因此,在实验室建设初期,相关管理部门和实验室负责人要认真思考、充分调研,针对目前学科发展情况,明确实验室为谁而建,建设什么样的实验室。充分结合二级学院整体实验室架构,从实验室建设的顶层出发,严谨思考,认真设计,突出实验室的特色、体现实验室的优势,将信息化管理纳入到实验室中,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只有全盘考虑,建设理念先进,才能使实验室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建设到位。
  2.创新建设理念,加大对外辐射
  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往的“等、靠、要”极大地限制了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大对外联系,建立良好的对外关系,自己动手,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我校充分发挥自身通信的特点,在通信制造商、运营商和通信研究院中加大宣传,利用我们拥有的人才吸引企业,扩大对外的影响和辐射。目前,我校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通信实验中心所建设的9个实验室,全部依托企业,与企业联合共建,这样,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所建立的实验室走在西北地区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队伍前列。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校企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影响,不但加大了双方对外的辐射,而且最终实现了校企的共赢。以此为鉴,实验室建设要求建设者转变观念、创新理念、转变途径、走向校外,利用拥有的现有资源产出效益,以滚雪球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向获益。所以,理念的创新需要跨大步,并期望“跨”要独特。
  3.脚踏实地,完善教学体系
  走出去,看到不足,请进来,帮助发展。管理者在执行管理的同时,应深入实践教学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实验室管理。管理者与一线的教学教师的通力合作,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培养方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从而完善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框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最终的教学结果评价等教学体系[1]。通过一线的实际调研,制订的管理措施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客观化。
  4.稳定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管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角,是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2]。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实验室在教学中所处地位和对实验室教师的特殊需求,制订出切实、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绩效考核应与专职教师的考核有所区别。人文的管理考核机制,促使实验室教师在积极投身实践教学的同时能够完成绩效的考核,并将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实现教研一体化,促进自身实践能力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奖惩的执行,充分调动大家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设备、仪器、仪表的维护、改造,做到有问题提前发现,尽早解决,保证设备、仪器、仪表的完好率,保障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实验室的应用率。这样一来,动荡的实验室人员队伍趋于稳定,实验室人员素质得以提高,在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层次也随之提升。因此,稳定的队伍,高素质的人员,促进了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并且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3]。
  5.推陈出新,加强内涵建设
  内涵即内在的含义,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4]。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条件的建设,而是要通过“理念、体系、队伍、条件、管理、运行、效益、特色”等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从而形成现代化开放式的“创业型实验室体系”[5]。因此,墨守成规的传统理念将被摒弃,推陈出新才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根本,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够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摸索出适应新形势的建设与管理措施,从而建设特色鲜明的实验室。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仅凭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只有管理者与实施者本着改变认识、创新理念的宗旨,才能实现高校实验室建设“质”的提升,实现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快速发展[3]。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8490530.htm.
  [2]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174-176.
  [3]柴柯,吴进怡.论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59-60.
  [4]潘蕾.关于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3):357-360.
  [5]浙江农林大学“十二五”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化[R].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教育土建类专业要着力培养学生五大基本核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与绘图能力、测量能力、试验检测能力和结构检算能力,以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章阐述了专业基本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界定原则,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可供同类院校借鉴。  【关键词】高职 土建专业 基本核心能力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高教教改项目《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基本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常规能源资源贫乏,能源自给率低,近年国际石油市场大幅波动,国内能源供应趋向紧张,使我省相继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煤炭供应告急和油品脱销的状况,能源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摘 要】建筑学是应用性的综合学科,如何将专业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一直是建筑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通过从学生学习方式、理论课程特点、设计课程特点三方面分析建筑学专业高年级的特点,提出专业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及途径。并通过“建筑计划与设计”理论课程和“医疗建筑改造设计”一体化教学为例展示了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具有推广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亚细胞位点是蛋白质很重要的功能特征.找到一种有效的、可信度高的预测蛋白质位点的方法是很必要的.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改进预测方法.首先,对于一条给定的蛋白质序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真阳镇乐堂村,有一位闻名全国的“红薯大王”。敢于吃苦,从“从土老帽”变身“红薯专家”叶启营是河南省劳动模范、正阳县政协委员、中共党员、高级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