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总是拖腔拖调,有口无心,甚至破词破句的。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孩子对朗读不感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愿读、乐读、爱读,做到“情动而辞发”呢?
一、设境激趣,乐辞发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可以考虑适当运用多媒体、音乐、语言等方法来渲染朗读情境。让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们才会产生兴趣,形成朗读的愿望。
人教版第二册《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燕子说的“春雨是绿色的”这一自然段时,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十分充分,读起来非常流利。但是感觉朗读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学生的朗读中很难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生似乎也没有体会到草绿了,柳枝绿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浓浓绿意。我就适时地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如:原野上一片片绿色的草地、小河边一排排随风飘舞的柳枝。学生完全沉浸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地和如诗如画的岸边垂柳的美景里,有的小朋友还情不自禁发地发出:“多美呀!”“真绿呀!”的声声赞叹,“是呀,多么美的景色,多么富有生机的小草与柳枝。现在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燕子,赶紧来夸夸这美丽的景色吧!”。“情动而辞发”,学生在多媒体那形象而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不知不觉中与文本有了共鸣,读起来就绘声绘色,赞扬和喜爱之情情不自禁地从“绿了”、“也绿了”等词中溢出来。从孩子的眼睛里,我感觉到他们似乎看到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渐渐地绿了;柳枝在春雨的淋湿下,也悄悄地抽出了嫩芽。多媒体在朗读中适时地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优美而直观的情境,呈现了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美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当然,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我就运用教师丰富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那只可爱的勤狮子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练一练吧!”、“这是个晴朗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勤狮子就来到森林里练习,预备起——”、“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勤狮子还在——”、“月亮都出来,其他小动物都去休息,这只勤狮子仍然坚持在——”。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创设,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勤狮子,于是就感同身受,读得特别入情入境。
二、褒扬激趣,乐辞发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就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称赞和夸奖,就如润物的春雨悄悄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就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快乐朗读的愿望、进而踊跃地参与到朗读的行列,积极地表现自我。比如:在引领学生朗读《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有位学生读得很流利,我马上说:“XX小朋友,你能一个字不错地读下来。真不简单!”在我的激励下,孩子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接着我又请了一位女生,她读的时候皱起了眉头,我紧紧抓住这一细节,表扬道:“噢!老师注意到了,你在读的时候还加上了表情,真了不起!”“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皱起了眉头吗?”“因为小蚜虫太可恶了!我不喜欢它。” “是呀,多可恶的小蚜虫呀!哪位小朋友也来试试?”一个小男孩子咬牙切齿地读着,我马上评价道:“瞧!这位小男孩不仅表情很到位,而且从他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蚜虫的可恶。真会朗读!”在学生体会蚜虫可恶之后,我又追问:“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爬满了蚜虫,此时的她心里会想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一位小朋友把棉花姑娘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我继续评价:“听出来了,你和棉花姑娘一样着急,棉花姑娘会很感动的。”“老师,这个句子的末尾还有一个感叹号。” “是呀,你真是细心的孩子!你都关注到了标点符号,真棒,老师真喜欢你。”同学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全班同学都发自内心地为朗读好的同学鼓掌。我也趁势表扬道:“多么急切的棉花姑娘,老师都想变成医生为她治病了呀!”“同学们,让我们也像这位同学这样,把棉花姑娘那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吧!”小朋友个个都捧起书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教师这种时时抓住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表扬,以及不显山不露水、化雪无痕般地朗读指导,无疑给学生的朗读注入了兴奋剂,让学生乐于释放自己的潜能,感觉朗读是一种充满快乐的活动。
三、演绎激趣,乐辞发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而表演这种方式就非常形象、具体、直观,易于儿童接受。”而喜欢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常常把自己扮演成各种角色。而我们低年级的课文以童话故事类的居多,课文内容大多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这为孩子分角色表演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表演天赋,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演绎感知人物的语气、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课文中出现了各种小动物的对话。教学中,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先把每种小动物说的话画出来,清晰明了之后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把他们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有了这一层次的铺垫之后,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己进行练习表演,在表演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议。学生一听说要表演,热情空前高涨,迫不及待地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开始表演起来,整个班级瞬间热闹起来。最后,再由小朋友推荐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表演,当然,小朋友个个表演得惟妙惟肖、朗读时也读得丝丝入扣。
四、PK激趣,乐辞发
一年级的孩子们好表现,一见到挑战,要展示自己的聪明,就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孩子爱比赛、乐PK的心理特点,在朗读时采用PK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比尾巴》这首儿歌描写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就引导说:“课文中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我们今天也来一场朗读大赛,好不好?比比谁读得最好?”于是,在朗读时,我就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小组间互问互答等赛读形式,比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在赛读中获胜者给予星卡奖励。为了在PK中取胜,小朋友们个个开心地读着,脸上洋溢着笑容,整节课学生的朗读此起彼伏,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PK的形式除了大多数人参加的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比赛读之外,还可以是一个人与多个人的挑战读。比如:老师向学生挑战读。遇到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或段落,老师可以先示范读,然后向学生发出挑战:“哪位同学敢跟老师挑战,看看老师读得好,还是你读得好。”孩子听说要和教师挑战,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定能积极地应战。读完后,再让全班同学进行评分,如果读得好的同学就给予大张旗鼓地表扬。当然,学生也可以毛遂自荐担当朗读的小擂主,其他学生当挑战者,抢夺擂主之位等等。经过这样的PK,学生就会体会到朗读的无穷乐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朗读,乐于朗读。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樟城小学)
一、设境激趣,乐辞发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可以考虑适当运用多媒体、音乐、语言等方法来渲染朗读情境。让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们才会产生兴趣,形成朗读的愿望。
人教版第二册《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燕子说的“春雨是绿色的”这一自然段时,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十分充分,读起来非常流利。但是感觉朗读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学生的朗读中很难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生似乎也没有体会到草绿了,柳枝绿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浓浓绿意。我就适时地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如:原野上一片片绿色的草地、小河边一排排随风飘舞的柳枝。学生完全沉浸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地和如诗如画的岸边垂柳的美景里,有的小朋友还情不自禁发地发出:“多美呀!”“真绿呀!”的声声赞叹,“是呀,多么美的景色,多么富有生机的小草与柳枝。现在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燕子,赶紧来夸夸这美丽的景色吧!”。“情动而辞发”,学生在多媒体那形象而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不知不觉中与文本有了共鸣,读起来就绘声绘色,赞扬和喜爱之情情不自禁地从“绿了”、“也绿了”等词中溢出来。从孩子的眼睛里,我感觉到他们似乎看到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渐渐地绿了;柳枝在春雨的淋湿下,也悄悄地抽出了嫩芽。多媒体在朗读中适时地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优美而直观的情境,呈现了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美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当然,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我就运用教师丰富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那只可爱的勤狮子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练一练吧!”、“这是个晴朗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勤狮子就来到森林里练习,预备起——”、“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勤狮子还在——”、“月亮都出来,其他小动物都去休息,这只勤狮子仍然坚持在——”。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创设,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勤狮子,于是就感同身受,读得特别入情入境。
二、褒扬激趣,乐辞发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就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称赞和夸奖,就如润物的春雨悄悄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就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快乐朗读的愿望、进而踊跃地参与到朗读的行列,积极地表现自我。比如:在引领学生朗读《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有位学生读得很流利,我马上说:“XX小朋友,你能一个字不错地读下来。真不简单!”在我的激励下,孩子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接着我又请了一位女生,她读的时候皱起了眉头,我紧紧抓住这一细节,表扬道:“噢!老师注意到了,你在读的时候还加上了表情,真了不起!”“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皱起了眉头吗?”“因为小蚜虫太可恶了!我不喜欢它。” “是呀,多可恶的小蚜虫呀!哪位小朋友也来试试?”一个小男孩子咬牙切齿地读着,我马上评价道:“瞧!这位小男孩不仅表情很到位,而且从他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蚜虫的可恶。真会朗读!”在学生体会蚜虫可恶之后,我又追问:“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爬满了蚜虫,此时的她心里会想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一位小朋友把棉花姑娘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我继续评价:“听出来了,你和棉花姑娘一样着急,棉花姑娘会很感动的。”“老师,这个句子的末尾还有一个感叹号。” “是呀,你真是细心的孩子!你都关注到了标点符号,真棒,老师真喜欢你。”同学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全班同学都发自内心地为朗读好的同学鼓掌。我也趁势表扬道:“多么急切的棉花姑娘,老师都想变成医生为她治病了呀!”“同学们,让我们也像这位同学这样,把棉花姑娘那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吧!”小朋友个个都捧起书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教师这种时时抓住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表扬,以及不显山不露水、化雪无痕般地朗读指导,无疑给学生的朗读注入了兴奋剂,让学生乐于释放自己的潜能,感觉朗读是一种充满快乐的活动。
三、演绎激趣,乐辞发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而表演这种方式就非常形象、具体、直观,易于儿童接受。”而喜欢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常常把自己扮演成各种角色。而我们低年级的课文以童话故事类的居多,课文内容大多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这为孩子分角色表演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表演天赋,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演绎感知人物的语气、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课文中出现了各种小动物的对话。教学中,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先把每种小动物说的话画出来,清晰明了之后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把他们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有了这一层次的铺垫之后,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己进行练习表演,在表演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议。学生一听说要表演,热情空前高涨,迫不及待地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开始表演起来,整个班级瞬间热闹起来。最后,再由小朋友推荐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表演,当然,小朋友个个表演得惟妙惟肖、朗读时也读得丝丝入扣。
四、PK激趣,乐辞发
一年级的孩子们好表现,一见到挑战,要展示自己的聪明,就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孩子爱比赛、乐PK的心理特点,在朗读时采用PK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比尾巴》这首儿歌描写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就引导说:“课文中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我们今天也来一场朗读大赛,好不好?比比谁读得最好?”于是,在朗读时,我就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小组间互问互答等赛读形式,比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在赛读中获胜者给予星卡奖励。为了在PK中取胜,小朋友们个个开心地读着,脸上洋溢着笑容,整节课学生的朗读此起彼伏,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PK的形式除了大多数人参加的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比赛读之外,还可以是一个人与多个人的挑战读。比如:老师向学生挑战读。遇到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或段落,老师可以先示范读,然后向学生发出挑战:“哪位同学敢跟老师挑战,看看老师读得好,还是你读得好。”孩子听说要和教师挑战,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定能积极地应战。读完后,再让全班同学进行评分,如果读得好的同学就给予大张旗鼓地表扬。当然,学生也可以毛遂自荐担当朗读的小擂主,其他学生当挑战者,抢夺擂主之位等等。经过这样的PK,学生就会体会到朗读的无穷乐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朗读,乐于朗读。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樟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