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秘书是学院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谋者,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落实者。教学秘书参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而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和监控系统四大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决策和执行的管理职能颇为重视,被作为“硬任务”完成;而对反馈和监控的管理职能,则往往被看成是“软任务”而重视不够,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只有教学秘书充分重视反馈和监控系统,才能使教学工作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之下,向着确定的培养目标有序运行,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好高校的中心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是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根本
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对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如果缺乏质量监控措施,没有系统的制度和条例约束,必然会导致评价不科学、不全面、挫伤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实时化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学状态进行实时调控。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督导条例、领导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系统等一系列质量监控措施。对此,高校应设立专兼职的教学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保障理论课、实践课等的教学质量。
另外,高校还要改革和完善与教学管理密切配合的学生指导体系,促进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社会化转变,建立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自律管理体系;强化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网络
化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确保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这样才能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秘书应当及时发现、汇报、落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许多高校采用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其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条例往往流于形式,监多控少,监控缺少互动。制度、条例得不到落实,这与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领导本身就不重视督导工作,自己本身不落实听课制度,对教学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反馈上来的问题,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监控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与监控职能缺少科学评价体系,缺少教育督导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关系。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和教学质量的落实者,最容易发现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义务把监控中的一些问题总结汇报上去,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沟通,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学秘书要正确处理监控职能中的矛盾关系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问题取决于该学校的基本教学指导思想,掌握不好两者之间的度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校要保障教学质量,就要切实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型”大学不应等同于“研究所”大学,而应立足本校实际,建立较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真正落实教学是根本,因为教学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针。
(二)监控与服务的关系
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服务。良好的监控就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更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运行程序,保障教学质量。
(三)监控与研究的关系
研究是有效监控的一种最好形式和手段,因为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监控行为。教学秘书通过不断钻研教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保障教学。
(四)制度建设与人员培养的关系
质量监控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但制度本身并不能保障教学质量,有效的监控和科学的监控制度,均建立在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和人员之间的良好结合上。要实施有效监控,就必须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和建设。
作为教学秘书,要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应当时刻牢记一条准则——“立足本职,开拓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学院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学校的办学方针、思想、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贯彻到教师和学生中,同时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出谋划策。还要避免自己安于现状,因为教学秘书工作不但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且非常辛苦,因此,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秘书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项目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菊芳,徐萍.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73-74
一、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是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根本
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对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如果缺乏质量监控措施,没有系统的制度和条例约束,必然会导致评价不科学、不全面、挫伤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实时化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学状态进行实时调控。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督导条例、领导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系统等一系列质量监控措施。对此,高校应设立专兼职的教学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保障理论课、实践课等的教学质量。
另外,高校还要改革和完善与教学管理密切配合的学生指导体系,促进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社会化转变,建立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自律管理体系;强化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网络
化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确保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这样才能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秘书应当及时发现、汇报、落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许多高校采用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其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条例往往流于形式,监多控少,监控缺少互动。制度、条例得不到落实,这与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领导本身就不重视督导工作,自己本身不落实听课制度,对教学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反馈上来的问题,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监控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与监控职能缺少科学评价体系,缺少教育督导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关系。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和教学质量的落实者,最容易发现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义务把监控中的一些问题总结汇报上去,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沟通,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学秘书要正确处理监控职能中的矛盾关系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问题取决于该学校的基本教学指导思想,掌握不好两者之间的度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校要保障教学质量,就要切实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型”大学不应等同于“研究所”大学,而应立足本校实际,建立较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真正落实教学是根本,因为教学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针。
(二)监控与服务的关系
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服务。良好的监控就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更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运行程序,保障教学质量。
(三)监控与研究的关系
研究是有效监控的一种最好形式和手段,因为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监控行为。教学秘书通过不断钻研教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保障教学。
(四)制度建设与人员培养的关系
质量监控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但制度本身并不能保障教学质量,有效的监控和科学的监控制度,均建立在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和人员之间的良好结合上。要实施有效监控,就必须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和建设。
作为教学秘书,要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应当时刻牢记一条准则——“立足本职,开拓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学院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学校的办学方针、思想、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贯彻到教师和学生中,同时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出谋划策。还要避免自己安于现状,因为教学秘书工作不但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且非常辛苦,因此,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秘书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项目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菊芳,徐萍.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