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从心开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校门口,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慢吞吞地下了车,然后由爸爸妈妈拿好书包,帮助孩子背上。有些家长还拿着早点,给孩子喂好。然后千叮嘱万叮嘱,看着孩子走进学校大门,自己才开始放心地离开。而孩子们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亲那种虔诚的服务。
  每每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那一个个都是我们满怀希望的天使,他们活泼、天真。难道要让他们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吗?于是,“感恩教育”活动就在我们班级里悄悄地开展了。活动旨在让每一位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常怀一颗感激之情,真诚地努力地回报别人的付出,由此产生强大的动力,健康地成长。
  
  一、征集关爱箴言,感受爱的力量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冰心有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关于爱的思想与观念,贯穿了每一个人的一生,爱母亲,爱父亲,爱弟弟,爱一切人;爱小猫,爱小狗,爱一切小动物;爱星星,爱大海,爱人自然中的一切;爱祖国,爱人民,爱整个地球。”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这告诉我们:只有学会爱,我们才能感觉心灵深处的温暖,感觉到人在世间的责任,感觉到人一生的幸福。
  名人名言总能给人以激励和启迪,关爱箴言能让同学们感受爱的力量。于是,我就在班级中征集关爱箴言,在班级博客上开辟了关爱箴言集的栏目。同学们有的自己动脑筋创写,有的在书上、在网上搜集“爱”的名言。短短的几天里,我在博客上看到了许多条关爱箴言。
  丁尤嘉——拉起我们的双手,献上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徐少璇——帮助别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读着这么多关爱箴言。我高兴万分。我又让同学们评出最佳箴言。同学们阅读箴言可认真了,在同学们认真的朗读和评审中,我分明感觉到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二、记忆关爱片断,寻觅爱的踪迹
  
  听着孩子们讲述“爱”的故事和他们对“爱”的感悟。我想到了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它以高尚的情感把许许多多故事联系到一起,组成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爱的记忆片断:一件物品、一句话、一件事、一张照片、一个镜头等。如果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说出来,记下来,同样也非常感人,而且这样做,可以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展示孩子们真实的情感世界,帮助孩子寻觅爱的踪迹。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于是我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的记忆片断。我及时在班级博客上开辟了“关爱记忆集”的栏目。不出一星期,孩子们纷纷把自己寻找到的作品放在了博客上,瞧,胡达辉上传了在家劳动快乐的照片,丁尤嘉和顾玫琳上传了自己做的送给外婆、妈妈的手工作品的照片,还有很多小朋友上传了自己做事后所写的爱心话语。
  金哲轶——今天晚上,我帮妈妈擦桌子,收拾碗筷。妈妈说我是一个勤劳的孩子,我觉得好开心啊!
  王晨迪——每次奶奶来接我回家时,我们总乘公交车,上车时我总要提醒奶奶:“奶奶您慢点,小心点。”这时奶奶总要夸我是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孩子,我呢。心里也甜滋滋的。
  
  三、争做爱心天使,分享爱的快乐
  
  爱的环境可以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性格。爱的教育应该从小开始。一接手这个班级,看着一个个从各自家庭来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想到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爱心天使。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提出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爱心天使。我们班也有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我把它取名为“天天好事”,我每天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做一件好事。一开始,我先规定好事的內容,如为父母亲盛饭、擦鞋、捶背、收拾桌子等等,没想到这个活动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赞赏。第二天,我收到了好几个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的留言。
  孙启帆家长写着:“今天帆帆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家里也乖多了,还为我们盛饭。作业也完成得很快。”
  凌光家长说:“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培养热爱劳动、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像这样的活动,值得提倡。”
  王晨迪家长说:“今天迪迪给爸爸妈妈盛饭了。早上还给爸爸妈妈挤牙膏。很高兴学校有这样的教育。谢谢老师。”
  读着家长们的留言,我的心中时时涌起一股暖意。我知道家长们在留此言时,他们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也许他们是看到孩子的变化,情不自禁地写下来告诉老师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太希望学校能有这样的教育,才留下了这样的话。孩子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所做的一件小小的好事。竟然感染了他们身边所有的人。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向孩子们读了这一篇篇简短精悍的家长留言,我相信孩子们和我一样,心中增添了一份快乐和一种暖暖的感动。孩子们做好事的热情更足了。每一天,他们都认认真真地做着好事。现在,孩们做这样的好事已经成了习惯。只要你和我们班的家长聊起,他们会一脸自豪地说:“我们孩子每天在为我们盛饭。”“我们家饭吃好后,一直都是孩子收拾桌子的。”“红领巾、小袜子都是我们孩子自己洗的。”“孩子给我捶背,真的消除了我的疲劳呢!”“天天好事”让同学们都成为了“爱心天使”。同学们不光自己快乐了,同时身边的人也分享着这份“爱”的喜悦。
  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我想,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中队辅导员,我要努力寻找感动心灵的教育方式。让感恩从心开始,让孩子们就在爱的给予和回报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文字基础训练的同时,应着眼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意志、品质、情感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自主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议”为手段、以“用”为主旨的教
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作业批改,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批改方式,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尽量体现人文意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灵活使用批改符号,让学生纠错有方向    用活传统批改符号,引进或创造一些符号,赋予这些符号寓意与生命。学生们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丝毫不带感情、只具判断
从事管理工作几年来,我们注意到有些教干走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的工作就大有起色,当然也有相反的例证。我们对这些教干进行了归类与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学校工作绩效与声誉的诸多因素中,除了经济基础、学校布局、地理位置、师资力量、教干基础素质等客观因素外,教干管理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更有利于学校工作,更能做出绩效呢?    一、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及教干扮演的角色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与音乐交流,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就必须走向多样化。    一、用语言与音乐交流——描述音乐内涵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只要学生用心去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
随着教学教研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教育界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我们追求之所在,一些课堂常常因为快乐、自由而使教与学显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我们有幸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能手”评比工作,那些课堂,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震惊的并不是热烈的课堂氛围和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的场面,而是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能从生活中去感
“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中小学校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如今。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的出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及管理要求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呢?    一、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1、学校与组织环境关系的变化。这里的组织环境关系指的是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修改后的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与家长同时承担学生安全责任,防止和避免发生“扯皮”
古往今来,无数的师者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对“悬梁刺股”、“借光读书”等苦学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指出: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审视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由畏惧变喜爱。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再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
探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合理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是不合理需求不断得到引导和矫正的过程,是单一和浅层次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过程。其中的焦点词“需求”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每堂课都有各自的任务重点,且单位时间有限,需求不可能全面满足,自主探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办?确立好探究点是最好的办法。一个合适的探究点,能“窥一斑而识全豹,望半爪而感巨龙”,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来进行探讨和体验,实现学
教过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肯定会困惑: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课堂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对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一种方式,最能够调动学生思索、答问解题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