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食物隐患大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yigyaoatc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串店都卖“生串”,很多人惊讶:肉生着吃?那不得拉肚子啊!但也有很多人就“好这一口”。其实,对于“生吃”东西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刺身,就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食物。那么,吃生的东西究竟有没有危害?又有哪些食物绝对不能生吃呢?
  消化不好别吃“生”
  生吃食物有一定的历史,“生鱼片”闻名世界,刺鼻冲喉的绿芥末与鲜嫩味美的生鱼片形成强烈的味觉反差,让人久久回味,也因具特色而闻名。现在人们生吃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人因此担心带来的隐患。
  究竟生吃食物会不会有什么危害?中国营养联盟理事、高级讲师徐静说:生吃不受烹调加工的影响,原汁原味可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的营养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生吃,但不加分析地“食必生食”会给健康带来很大隐患。生吃食物最要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能达到生食安全标准的蔬菜,不仅农药要严格控制,也不能有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另外生食还要看自身的状况,如果胃肠道本身比较弱、消化不好的人群,生食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但消化功能强、经常“上火”、经常便秘的人适合多吃些生蔬菜。
  肉类最好熟着吃
  那么,有哪些食物是不能生吃,又有哪些食物可以生吃的呢?徐静说:淀粉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粮食、杂粮豆等,直接生吃不敢想象,人体小肠中的消化酶无法消化它,未消化的坚硬谷粒穿肠而过,不但谈不上营养吸收还会损伤消化道,这是不能尝试的。
  生大豆含胰蛋白酶抑制剂,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不宜生食,猪肉、羊肉、鸡肉等动物性食物,生吃的口感远不如加工后美味,其实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矿物质,不用担心因加热而严重损失,加热后蛋白质更有利于人体胃肠中蛋白酶的分解,从营养角度和消化吸收来看,做成熟食更为合适。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也是充分加热后更保险。生鸡蛋、鲜鱼类虽说有悠久生食的历史,但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做熟后食用口感更丰富更安全。
  徐静继续说:红薯、山药等可以生吃,但也要考虑自身的消化能力,生吃的时候只吸收其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淀粉部分基本是不吸收的,和膳食纤维一样进入大肠,可能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但要因人而异。
  生熟搭配吸收会更好
  徐静表示,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食熟食搭配一起食用吸收会更好一些。有人担心诸如蔬菜等食品高温会破坏营养,但有研究表明,不冒油烟的快速炒制,或短时间微波烹调,可以保留蔬菜中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和抗癌物质。总之,生食与熟食各有优势,是否选择生食,要看个人体质状况而定。吃清淡烹调的熟蔬菜,加上部分清爽脆嫩的生蔬菜,再配以少油烹调的肉类,应当是最理想的选择。
其他文献
?筅问题1:  经常会低血糖,心慌腿软头发昏,怎么办?随身带点糖果是不是最方便的选择?随身携带一瓶葡萄糖水是不是更有效?  回复:葡萄糖不是好选择,尽管在紧急的时候可以救命,但不是预防低血糖的好措施。它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会造成血糖忽上忽下大幅度波动。  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朋友,建议携带牛奶、葡萄干、大枣、坚果等零食,两餐之间主动加餐,比饿了吃糖块要有效。果干比糖能更长时间维持血糖稳定,如果用
期刊
我和男朋友相处四年了,他对我很好,我也一直非常相信他,可他和一个女孩儿亲密的逛街被我朋友看到了,他也承认了,但他说他爱我,和那个女孩儿只是玩玩,还保证以后不会再对不起我了。我很伤心,但还是选择原谅他,可是内心深处还是会恨他。现在很困扰,觉得走不出这个阴影,谁能帮帮我呢!太原:芊芊  现代社会,出轨、劈腿、背叛这样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绝于耳,面对伴侣的背叛,既难以割舍,又心如刀割,原谅的路举步维艰
期刊
介绍汽轮机转子应力在线监测数学模型的建立方式 ,分析影响该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措施 ,并与传统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stablis
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对儿童形象给予极大的关照,儿童形象在其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秋季正是菊香蟹肥时,无论河蟹还是海蟹,在天然食物中都称得上品美味。那无可企及的鲜美,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美食客。现在很多地区还设立了螃蟹节,美味的蟹宴让人齿颊留香......  但是,螃蟹既然是食物,我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吃螃蟹的营养问题。  蟹与蔬菜、水果  蟹的食物性质十分寒凉,而胃肠对寒冷比较敏感,因此螃蟹再鲜美,也不宜多食。还应注意的是吃螃蟹时的配料、饮品,如果再大量摄入同是寒凉的食物,
期刊
杨绛的散文创作跨越了近70年的时空,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演进轨迹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寓涩苦于清新,置从容于淡雅,个中况味和独特风格颇耐咀嚼而历久弥新。其散文文本无论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