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9月4日清晨6点,面色苍白的钟昌明,用手紧紧压着小腹,在妻子的泪光中向单位赶去。
家离单位1000多米,但对身患肝癌晚期的钟昌明却是艰难的长征。疼痛和燥热,使他每走100多米,就要停下来靠在街边喘息一会儿。
这时,在钟昌明眼里,肝癌晚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特大干旱已整整持续了72天!降雨预报数次失灵,人们的希望屡屡落空,巨大的压力让他这个县气象局局长如坐针毡。
来到值班室,钟昌明看完卫星云图,心里一阵激动:降雨云系可能进入荣昌上空,这是一次向天要雨的好机会。
“各炮点待令!”7时30分,钟昌明下达第一号指令……晚11时30分,钟昌明发出第40号指令后,倒计时开始:“10、9、8……开炮!”
200多发炮弹呼啸着冲向天空,干涸的荣昌土地迎来了70多天来的第一场甘霖。
钟昌明来到窗前,双手掬满雨水,轻轻地捧到嘴边……慢慢地,慢慢地,他倒了下去。
救护车呼啸,就这样,在逃出医院第62天、成功向天要雨后,他离开了工作36年的岗位。
36年前,钟昌明成为一名气象工作者。他说,这虽不是他生命的起点,但一定会伴随他走到生命的终点。
1971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荣昌县气象站招工。一位干部看上了17岁的钟昌明,也注释了他的一生。
同年11月,他被送到四川省气象局培训。来到训练队,钟昌明懵了:高中生成堆,大学生不少,他一个小学生……
“拼了命也要跑到前面!”他暗下决心。于是,别人娱乐时,他在读书,别人休息时,他还在读书……终于,结业时,他跑进了全班前10名。
而仅凭在培训班学的知识,要弄懂气象科学的奥妙远远不够。
从此,钟昌明一日三餐常常是稀饭加馒头,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书……终于,用12年时间,他完成了从一个小学生到大专生的转变。
自学的同时,钟昌明用3年时间,徒步走完濑溪河、清流河流域,进行系统的生态考察,论文《濑溪河清流河流域洪涝灾害与农业生产发展战略研究》在北京学术研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在家人和同事眼中,钟昌明是一个“工作狂”。气象局从最初的一个站长、一个职工、一条狗、一座破烂不堪的土墙房子,变成今天的办公条件一流和有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从1996年起就担任局长的钟昌明功不可没。
五次手术,五次逃离医院。他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到单位,30多年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
2005年6月28日,副局长李光武对这个日子永不会忘。这一天,气象局职工到荣昌县医院体检,医生把他悄悄拉到一边,说:“你们局长是肝癌。”
钟昌明被送到西南医院,医生诊断最多只能挺3个月。7月25日,他被送上手术台,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8月11日,刚离生死界半个月,钟昌明躺不住了。他找到主治医生恳求:“呆着心里难受,换个环境,心情会好起来,我相信回到单位有利治病,请满足我的心愿吧!”
第二天,他回县里上班了。
他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到单位,我在这个院子里干了30多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
钟昌明的病情继续恶化,一年里,他先后4次被送上手术台,被下病危通知书。但那4次,他只分别住了8天、40天、20天、19天医院,都以同样的理由,回到了单位。
此间,县城综合改造工程影响气象局观测环境,气象局需搬迁,工作异常繁忙。“钟局长总是早上7点到,晚上8点才走,有时是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办主室主任说,“他根本没把自己当病人。”
第5次手术是2006年6月初做的,7月4日,钟昌明获知县里旱灾严重,要求出院。医院坚决不批准了。
钟昌明与医院签订了生死责任书:病情恶化甚至因此死亡,责任自己承担!
钟昌明在第5次手术后的第19天回到单位,怀揣救命药,一直战斗在抗旱一线。他说,我的时间不长了,在生命的尽头,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7月10日,钟昌明拄着拐杖,带着随行人员,在烈日下走了3个多小时,最后在观胜镇凉坪山选择了一个理想的人工增雨作业点。
上午11时20分,正在用GPS测定相关数据的钟昌明突然感到肝部剧痛,昏倒在地。李光武从他怀里摸出急救药灌下去。20分钟后,钟昌明醒来,大家将他往车上抬,但他挣扎着说:“不行,人工增雨作业点太重要了,我能坚持。”
此后,钟昌明跑遍全县10个镇20个村,确定了4个人工增雨作业点。
4个高炮作业点需要人员,人手严重缺乏。钟昌明只安排自己和另外一名有病的同志留在单位,夜以继日地观测、指挥。
每天,妻子都哭着不准他走出门,他说:“再坚持几天,等下雨了,我立马去医院!”这一拖就是两个月。
不是尾声的尾声
2006年底,钟昌明已离开他的单位100多天了,但他的办公室每天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钟局长是个爱整洁的人,他现在人在医院,但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都要把他的办公室打扫一遍。”一位职工噙着泪说,“我们希望他还能回来……”
职工眼中,钟昌明是一位真正的好干部。气象局从1996年钟昌明当上局长后,效益日渐好转,而钟昌明自家的日子却过得很艰苦,妻子下岗,女儿上学,经济非常困难。
1999年,气象局要招临时工,下岗两年的妻子提出要求,但被钟昌明拒绝了。2004年,气象局分了两个用人名额,他女儿恰好大学毕业四处找工作,但他以专业不对口为由,拒绝录用自己的女儿,而招了另外两名大学生。他的女儿伤心地哭了一整夜,如今仍在成都打工。
他对妻子和女儿说:“我对不起你们,但若我开了这个头,单位的风气就会变坏。”
钟昌明觉得最对不起的人,还是自己87岁的老母亲。虽然同住县城,虽然钟昌明时时牵挂老人,但是,他自得病以来就一直躲着母亲,母亲多次打电话要见他,他都以“旱灾未解除,时间紧”为由拒绝了与母亲相见。
钟昌明流着泪说:“我是母亲惟一的儿子,我不能让老人见到我现在的样子……”
2006年10月13日,钟昌明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旱救灾一等功臣”称号。
“感谢你为抗旱所做的贡献,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你表示深情的慰问!”11月14日,西南医院病房里,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专程前来看望慰问病中的钟昌明,他说:“人民不会忘记你!”
钟昌明笑了,舒心地笑了。
2007年1月1日,在新年的钟声里,钟昌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家离单位1000多米,但对身患肝癌晚期的钟昌明却是艰难的长征。疼痛和燥热,使他每走100多米,就要停下来靠在街边喘息一会儿。
这时,在钟昌明眼里,肝癌晚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特大干旱已整整持续了72天!降雨预报数次失灵,人们的希望屡屡落空,巨大的压力让他这个县气象局局长如坐针毡。
来到值班室,钟昌明看完卫星云图,心里一阵激动:降雨云系可能进入荣昌上空,这是一次向天要雨的好机会。
“各炮点待令!”7时30分,钟昌明下达第一号指令……晚11时30分,钟昌明发出第40号指令后,倒计时开始:“10、9、8……开炮!”
200多发炮弹呼啸着冲向天空,干涸的荣昌土地迎来了70多天来的第一场甘霖。
钟昌明来到窗前,双手掬满雨水,轻轻地捧到嘴边……慢慢地,慢慢地,他倒了下去。
救护车呼啸,就这样,在逃出医院第62天、成功向天要雨后,他离开了工作36年的岗位。
36年前,钟昌明成为一名气象工作者。他说,这虽不是他生命的起点,但一定会伴随他走到生命的终点。
1971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荣昌县气象站招工。一位干部看上了17岁的钟昌明,也注释了他的一生。
同年11月,他被送到四川省气象局培训。来到训练队,钟昌明懵了:高中生成堆,大学生不少,他一个小学生……
“拼了命也要跑到前面!”他暗下决心。于是,别人娱乐时,他在读书,别人休息时,他还在读书……终于,结业时,他跑进了全班前10名。
而仅凭在培训班学的知识,要弄懂气象科学的奥妙远远不够。
从此,钟昌明一日三餐常常是稀饭加馒头,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书……终于,用12年时间,他完成了从一个小学生到大专生的转变。
自学的同时,钟昌明用3年时间,徒步走完濑溪河、清流河流域,进行系统的生态考察,论文《濑溪河清流河流域洪涝灾害与农业生产发展战略研究》在北京学术研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在家人和同事眼中,钟昌明是一个“工作狂”。气象局从最初的一个站长、一个职工、一条狗、一座破烂不堪的土墙房子,变成今天的办公条件一流和有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从1996年起就担任局长的钟昌明功不可没。
五次手术,五次逃离医院。他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到单位,30多年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
2005年6月28日,副局长李光武对这个日子永不会忘。这一天,气象局职工到荣昌县医院体检,医生把他悄悄拉到一边,说:“你们局长是肝癌。”
钟昌明被送到西南医院,医生诊断最多只能挺3个月。7月25日,他被送上手术台,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8月11日,刚离生死界半个月,钟昌明躺不住了。他找到主治医生恳求:“呆着心里难受,换个环境,心情会好起来,我相信回到单位有利治病,请满足我的心愿吧!”
第二天,他回县里上班了。
他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到单位,我在这个院子里干了30多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
钟昌明的病情继续恶化,一年里,他先后4次被送上手术台,被下病危通知书。但那4次,他只分别住了8天、40天、20天、19天医院,都以同样的理由,回到了单位。
此间,县城综合改造工程影响气象局观测环境,气象局需搬迁,工作异常繁忙。“钟局长总是早上7点到,晚上8点才走,有时是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办主室主任说,“他根本没把自己当病人。”
第5次手术是2006年6月初做的,7月4日,钟昌明获知县里旱灾严重,要求出院。医院坚决不批准了。
钟昌明与医院签订了生死责任书:病情恶化甚至因此死亡,责任自己承担!
钟昌明在第5次手术后的第19天回到单位,怀揣救命药,一直战斗在抗旱一线。他说,我的时间不长了,在生命的尽头,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7月10日,钟昌明拄着拐杖,带着随行人员,在烈日下走了3个多小时,最后在观胜镇凉坪山选择了一个理想的人工增雨作业点。
上午11时20分,正在用GPS测定相关数据的钟昌明突然感到肝部剧痛,昏倒在地。李光武从他怀里摸出急救药灌下去。20分钟后,钟昌明醒来,大家将他往车上抬,但他挣扎着说:“不行,人工增雨作业点太重要了,我能坚持。”
此后,钟昌明跑遍全县10个镇20个村,确定了4个人工增雨作业点。
4个高炮作业点需要人员,人手严重缺乏。钟昌明只安排自己和另外一名有病的同志留在单位,夜以继日地观测、指挥。
每天,妻子都哭着不准他走出门,他说:“再坚持几天,等下雨了,我立马去医院!”这一拖就是两个月。
不是尾声的尾声
2006年底,钟昌明已离开他的单位100多天了,但他的办公室每天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钟局长是个爱整洁的人,他现在人在医院,但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都要把他的办公室打扫一遍。”一位职工噙着泪说,“我们希望他还能回来……”
职工眼中,钟昌明是一位真正的好干部。气象局从1996年钟昌明当上局长后,效益日渐好转,而钟昌明自家的日子却过得很艰苦,妻子下岗,女儿上学,经济非常困难。
1999年,气象局要招临时工,下岗两年的妻子提出要求,但被钟昌明拒绝了。2004年,气象局分了两个用人名额,他女儿恰好大学毕业四处找工作,但他以专业不对口为由,拒绝录用自己的女儿,而招了另外两名大学生。他的女儿伤心地哭了一整夜,如今仍在成都打工。
他对妻子和女儿说:“我对不起你们,但若我开了这个头,单位的风气就会变坏。”
钟昌明觉得最对不起的人,还是自己87岁的老母亲。虽然同住县城,虽然钟昌明时时牵挂老人,但是,他自得病以来就一直躲着母亲,母亲多次打电话要见他,他都以“旱灾未解除,时间紧”为由拒绝了与母亲相见。
钟昌明流着泪说:“我是母亲惟一的儿子,我不能让老人见到我现在的样子……”
2006年10月13日,钟昌明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旱救灾一等功臣”称号。
“感谢你为抗旱所做的贡献,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你表示深情的慰问!”11月14日,西南医院病房里,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专程前来看望慰问病中的钟昌明,他说:“人民不会忘记你!”
钟昌明笑了,舒心地笑了。
2007年1月1日,在新年的钟声里,钟昌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