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理解上的错误解读,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注重师生沟通,利用现代媒体寓教于乐,创设生活情境,积极进行参观访问及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够拨乱反正,让思想政治课堂真正与生活接轨,让课堂与生活互为一体。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对初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非常重视。具体操作中,不同的教师对课标的解读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课改的顺利进行。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加以总结,但愿能够为新课改的进行贡献绵薄之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一、注重师生沟通,在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措施
新课标实施以来,大家都注意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笔者以为,要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那首先就应当注重与学生间的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寻找师生认知间的具体差异,发现课堂上的不当环节。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采取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首先是课堂上要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很多时候,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我们教师的课堂预设可能并不同步,那么这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便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的真实反馈中,教师逐步明晰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师教学的重点,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中,教师还可以补充自身对文本知识理解的不足,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其次是生活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反映,由于教材文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其实并不一致,并认为教师是在逼着学生说瞎话,进而影响到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怀疑教学课堂,怀疑整个社会。
二、利用现代媒体,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本质就在于通过给学生渗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以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一学科本质决定了其教材文本的理论性极强,虽然教改过程中教材文本增添了诸多切合生活实际的事例,但叙述并不生动,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我便结合当代学生对影视资料的兴趣十分浓厚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引进相关的当代媒体,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中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我摒弃一些教材中乏味、重复的案例材料,转而在各大报刊杂志中选取相关信息与学生分析,由于这些材料的报道更生动、更全面、更立体、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兴致盎然、全神贯注,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授课过程中大胆引进相关影视材料,让学生透过影视艺术来感受生活,感受政治教材上的点点滴滴,譬如在讲授《拥有财产的权利》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便在课堂上播放了关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天网》《一线》等栏目中的几则相关视频,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
三、创设生活情境,在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中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
首先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譬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整个教材进行了大胆整合,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按《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竞争合作求双赢》等主题篇章组织学生自选案例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生们积极地选择材料,精心排演的过程中一步步将具体的思想政治知识根植到了学生们的思想深处,教会了他们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辨识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是让学生走进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比如,当前的许多家长开始买基金或者炒股票,让学生在对此进行调查就可以加深对社会经济规律的认知,全面了解生活。
在笔者看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师生一起针对教材文本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教与学的过程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加深理解教材文本知识,积极利用教材文本知识解释并改进我们的生活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思想政治知识的源头活水,只有让我们敞开怀抱,尽情地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将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更高效、更生动,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吕静海.初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刍议[J].青海教育.2006(03).
[2]李世荣.浅谈新形势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作者单位: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对初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非常重视。具体操作中,不同的教师对课标的解读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课改的顺利进行。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加以总结,但愿能够为新课改的进行贡献绵薄之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一、注重师生沟通,在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措施
新课标实施以来,大家都注意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笔者以为,要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那首先就应当注重与学生间的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寻找师生认知间的具体差异,发现课堂上的不当环节。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采取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首先是课堂上要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很多时候,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我们教师的课堂预设可能并不同步,那么这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便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的真实反馈中,教师逐步明晰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师教学的重点,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中,教师还可以补充自身对文本知识理解的不足,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其次是生活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反映,由于教材文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其实并不一致,并认为教师是在逼着学生说瞎话,进而影响到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怀疑教学课堂,怀疑整个社会。
二、利用现代媒体,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本质就在于通过给学生渗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以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一学科本质决定了其教材文本的理论性极强,虽然教改过程中教材文本增添了诸多切合生活实际的事例,但叙述并不生动,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我便结合当代学生对影视资料的兴趣十分浓厚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引进相关的当代媒体,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中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我摒弃一些教材中乏味、重复的案例材料,转而在各大报刊杂志中选取相关信息与学生分析,由于这些材料的报道更生动、更全面、更立体、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兴致盎然、全神贯注,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授课过程中大胆引进相关影视材料,让学生透过影视艺术来感受生活,感受政治教材上的点点滴滴,譬如在讲授《拥有财产的权利》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便在课堂上播放了关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天网》《一线》等栏目中的几则相关视频,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
三、创设生活情境,在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中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
首先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譬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整个教材进行了大胆整合,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按《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竞争合作求双赢》等主题篇章组织学生自选案例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生们积极地选择材料,精心排演的过程中一步步将具体的思想政治知识根植到了学生们的思想深处,教会了他们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辨识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是让学生走进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比如,当前的许多家长开始买基金或者炒股票,让学生在对此进行调查就可以加深对社会经济规律的认知,全面了解生活。
在笔者看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师生一起针对教材文本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教与学的过程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加深理解教材文本知识,积极利用教材文本知识解释并改进我们的生活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思想政治知识的源头活水,只有让我们敞开怀抱,尽情地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将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更高效、更生动,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吕静海.初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刍议[J].青海教育.2006(03).
[2]李世荣.浅谈新形势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作者单位: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