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教育衔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xtr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学升初中后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为广大一线教师、班主任解决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我对300名初一新生学生做了调查,发现30%的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厌学倾向;40%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生活不适应;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就目前而言,国内研究本课题的校本研究不多,或者停留在浅层次、某个学科的小升初教育衔接上,没有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初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小学升初中教育衔接作综合论述。
  一、小学升初中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1.离开父母后的孤独感。
  80%—90%的学生在小学没有在学校住宿,离开父母的呵护,孩子不算成熟的心灵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孤独、无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的一块心病。(由于本课题是针对荥阳市本土的学生,所以涉及住校生的问题。荥阳市目前市直初中4所,全寄宿制初中2所,另2所初中有部分住宿生;教育资源整合后,各乡镇只有1—2初中,均为住宿制管理模式。)
  2.面对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的不适应。
  小学升入初中后,一个班级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能很快结识新同学、新老师,进而融入新的集体。但是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性格因素不能很快融入班集体。
  3.对初中新的管理的不适应。
  小学升入初中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初中的管理不适应,一小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了压力,从而影响生活与学习。
  4.来自自身的困惑。
  (1)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时间的紧张。
  (2)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没有形成。
  (3)来自朋友义气、网络、游戏、玄幻小说、韩流小说等的诱惑。
  (4)过分关注自我的外在形象。
  5.其他问题。
  如家庭教育的缺陷、个人心理的缺陷等。
  (二)原因探究
  (1)小学教育的原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3)学生自身的原因;(4)初中教育的原因;(5)社会环境的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在小学生活学习的六年中,由一年级原班教师一直带到六年级的可能性极小,并且据调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一个班主任带的可能性也极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小学生在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没有较好地起步,况且每位教师的素质、敬业程度是不可能一样的。这就给中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要想真正解决小学升初中后产生的种种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小学升入初中后的家庭教育要跟得上
  1.家长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这是因为:第一,初中阶段孩子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已开始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和批评性否定。第二,进入初中的学生除了在思想上有独立意识外,在生理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鉴于以上的情况,家长要认真与孩子沟通,真正摸清孩子的思想、内心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2.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使孩子健康成长不是多去几次肯德基、麦当劳,也不是多买几套新衣服,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灵和心理问题,让其快乐成长,保证心理健康。
  3.家长要严格要求与适时鼓励并举。
  进入初中以后,孩子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时间延长,再加上有些孩子自身可能存在懒惰心理,所以家长必须在学习上对孩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4.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保证作息有规律。
  5.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是指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有书桌、台灯、书柜和各种工具书,而且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气氛。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就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6.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家长有时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这就需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与沟通,如果能够做到家校联合,教师、家长有针对性地、科学地予以引导、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弱点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自身可能存有不足和缺点。教师要注意观察,因材施教,耐心施教。在分析原因后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初一教师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1.用慈母般的爱心,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如果是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可以经常走进学生宿舍,对学生嘘寒问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定期利用班会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进行班级经验学习交流,提倡优秀生多帮助潜能生,鼓励学生不要丧失信心。
  4.在班级内建立生日档案,关注每个学生生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5.学生出现错误,少呵斥多引导,少批评多鼓励,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6.建立家长学校或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追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学生。
  (四)社会环境有利因素的利用
  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多大,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答案。孟母三次不辞劳烦地搬家,就是因为孟母发现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所以老师和家长应注重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加以利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能够在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初中教育、学生的教育、社会有利因素等方面的利用上多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让学生升入初中后很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高校应认识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与之俱进,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逐渐实现个人价值。本文以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模式 改革策略    新时期,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化多端,传统高校突击型就业指
摘 要: 随着各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怎样更加科学合理地建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让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综合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实验室建设先进性与适用性并存;实验室建设应做到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等观点,以期为教学、科研、学科发展、节约资源和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思路。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节
摘 要: 本文认为在高中教育阶段建立素质学分制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评价上有重要参考作用,有利于师生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教育 学分制 素质教育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的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很多中学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
干扰素是在特定的诱生剂作用下由淋巴细胞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分化、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活性的糖蛋白。在动物体内自身存在的干扰素极其微量,以传统的方法难以
摘 要: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美术教育有着独特的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因此,美术教育应该本着引导和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教学理念,承担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更要加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功能。  关键词: 美术 美术教育 文化功能 传统文化    各国文化因背景的不同而有差异,但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也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每位教师都各有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都各具特色。我从如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