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叶片形态对烯效唑干拌种的响应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Laser Area Meter CI-203在大豆三叶期探究大豆不同复叶的形态对烯效唑干拌种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复叶的叶柄长度、叶长和叶宽对烯效唑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且各复叶指标的变化与烯效唑拌种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烯效唑拌种处理后第1复叶的叶柄长、叶长和叶宽度受到抑制,叶面积减小,第2、3复叶的叶柄长、叶长和叶宽的伸长得到促进,叶面积增加。烯效唑干拌种适宜范围为6~12mg·kg^-1时,利于大豆苗期叶片形态发展,其中以9mg·kg^-1拌种浓度最适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果树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果树生产与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市果品产量已由平稳增长转为高速增长;果品生产已从过去的“数量效益”时代进
本文从种子管理服务的角度,提出了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6点建议,即:①积极推广农业新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认识科技才是致富的法宝;②引导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为农产品开拓市场奠定
明尼苏达被毛孢是大豆胞囊线虫幼虫专性寄生真菌,是一类具有潜力的线虫生防资源。为了探讨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作用机制,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明尼苏达被毛孢1—1
进入春夏季节,受高温干旱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茄果类、豆类蔬菜落花落果落荚等现象时有发生,使生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夏秋季是番茄病毒危害严重的季节,要防治此病的危害,应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其发生蔓延.
通过种皮的透水性,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和酸蚀种子萌发,对野生大豆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属于典型硬实,栅栏层是引起种皮不透水的主要原因,种脐
S.B技术是集种子处理、施肥、掐尖于一体综合生产技术,为分析各项处理的增产作用,选择大豆品种吉育47,对S.B技术增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S.B施肥、掐尖都有
RNA干扰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作物的研究中,RNA干扰被认为在作物品质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已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在大豆的
2007~2008年,对采自辽宁省14个市22个县(区)的42份大豆胞囊线虫土样,应用Golden等的方法和鉴别寄主Pickett、Peking、P188788、P190763和Lee,于2008年5~9月在室外避雨棚内进行盆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