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彩画的装饰特征及审美意义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是一个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的地方。在诗人的笔下,对古徽州难掩爱的喜悦,分离时的彷徨。徽州被视为"儒风独茂"之区,堪称"东南邹鲁"。"左儒右贾"及宗族制度文化对徽派建筑彩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徽州建筑彩画装饰题材内容广泛,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艺术特征鲜明。明清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寄寓了徽州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徽州彩画在考虑装饰性,在满足审美需要同时也兼顾着一定的心理作用。
其他文献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
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需要父母最精心的呵护,当他们没能获得足够的关注时,就有可能出现腹痛、尿频等紧张性行为。父母们如果对此不了解,不仅找不到病因,还有可能在治疗上走弯路。     咬指甲    赵莉的儿子已满5岁,他从小就有咬指甲的习惯,有时咬得大拇指甲都出血还在咬。不管赵莉夫妇怎么打骂也没改正,在孩子手指上涂苦味药也没见到效果,让夫妇俩十分烦恼。  医生解析  咬指甲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不良行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