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给出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是开展富有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和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物理学习氛围。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5 -01
一、开展富有主体性的物理课堂教学
主体性物理教学是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物理教学,它要求教师在高度民主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
1.设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的物理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基础的层面,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针和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掌握与理解,而忽视了其它领域的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教的目标,还包括学的目标。二是指目标中不仅包括认知领域的目标,还包括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的目标。具体地说,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师身上即要求教师教什么,体现在学生身上即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达成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的灵活性,即指教学目标不应只为普通学生而设,而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照顾全体,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即在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因教学活动的现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应变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应该暂时放慢进程,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一级要求。
2.创建学生中心、生活本位的课堂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主宰课堂,搞一言堂,包办代替,一讲到底,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传承。这是一种教学中的顽症,与主体性教学是对立的。
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并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是新课改的任务。
二、创设有利于主体性发展的物理学习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只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渗透到更为宽广的学生生活之中,越过课堂,走向课外,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1.还学生一个自主性的课程表
课堂教学的课表是由学校制订的,学生只能按照课表上课,但是对于课表以外的时间,学生应享有充分的支配权。教师在这方面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课程表,表中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年龄特征进行具体的安排,活动设施和场所由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注重有差异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2.营造一片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
(1)活动的地理空间。学校应在教学设施上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空间。教室不是学生活动的唯一空间,在其他地方也应能看到学生活动的身影。
(2)教学中的思考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筹帷幄,抓住要害之处、关键之处,适时点拨,启发思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户。
3.出示一个物理主题,让他们自主发挥
主题的选择对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发挥主体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选的主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尽量做到新颖、奇特,有创意,为学生所喜欢。课上,教师采用新颖的小组辩论,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急于表述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学生们学会了由任务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被充分体现了出来。比如:探究“世界未解之谜”的主题活动就很对学生有促发深远学习的意义。
三、倡导体现主体性的评价
1.评价标准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传统的学生评价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基础,得高分者是人才,得低分者是低能儿。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育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人才多元化的趋势,除学业成绩外,还要重视其他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要增进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所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2.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既重视评价结果,更重视评价过程,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让评价对象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体现评价对象的主体价值。
3.学生参与评价——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功能
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5 -01
一、开展富有主体性的物理课堂教学
主体性物理教学是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物理教学,它要求教师在高度民主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
1.设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的物理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基础的层面,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针和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掌握与理解,而忽视了其它领域的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教的目标,还包括学的目标。二是指目标中不仅包括认知领域的目标,还包括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的目标。具体地说,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师身上即要求教师教什么,体现在学生身上即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达成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的灵活性,即指教学目标不应只为普通学生而设,而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照顾全体,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即在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因教学活动的现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应变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应该暂时放慢进程,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一级要求。
2.创建学生中心、生活本位的课堂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主宰课堂,搞一言堂,包办代替,一讲到底,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传承。这是一种教学中的顽症,与主体性教学是对立的。
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并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是新课改的任务。
二、创设有利于主体性发展的物理学习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只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渗透到更为宽广的学生生活之中,越过课堂,走向课外,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1.还学生一个自主性的课程表
课堂教学的课表是由学校制订的,学生只能按照课表上课,但是对于课表以外的时间,学生应享有充分的支配权。教师在这方面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课程表,表中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年龄特征进行具体的安排,活动设施和场所由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注重有差异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2.营造一片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
(1)活动的地理空间。学校应在教学设施上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空间。教室不是学生活动的唯一空间,在其他地方也应能看到学生活动的身影。
(2)教学中的思考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筹帷幄,抓住要害之处、关键之处,适时点拨,启发思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户。
3.出示一个物理主题,让他们自主发挥
主题的选择对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发挥主体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选的主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尽量做到新颖、奇特,有创意,为学生所喜欢。课上,教师采用新颖的小组辩论,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急于表述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学生们学会了由任务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被充分体现了出来。比如:探究“世界未解之谜”的主题活动就很对学生有促发深远学习的意义。
三、倡导体现主体性的评价
1.评价标准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传统的学生评价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基础,得高分者是人才,得低分者是低能儿。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育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人才多元化的趋势,除学业成绩外,还要重视其他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要增进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所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2.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既重视评价结果,更重视评价过程,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让评价对象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体现评价对象的主体价值。
3.学生参与评价——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功能
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