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子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处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不断争论之中,然而争论并未撼动其在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地位;《子夜》引发不断争论和经典意义的生成与其文本内外涵纳的
【机 构】
: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处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不断争论之中,然而争论并未撼动其在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地位;《子夜》引发不断争论和经典意义的生成与其文本内外涵纳的多重意蕴密切关联;在当下,无论对读者了解1930年代的社会现实,还是对作家从事创作,《子夜》仍具有经典意义和借鉴价值.《子夜》的不断被争议、多重意蕴和当下的价值与意义,是其经典意义和艺术魅力之彰显,同时也说明其尚有诸多未尽的话题,这给予了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其经典意义的空间与理由.
其他文献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现在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理论结晶,它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提出的人对自然的能动
他,人称刀王,一个以打刀为生的民族中,他是家喻户晓的鬼斧神将。他打的刀,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年收入超百万。 打刀世家 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提起阿昌族人项老赛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当地知名的刀王,更是当地的富豪之一。 民间有“东有龙泉剑,南有户撤刀”的说法。户撒乡,一块位于中缅边境附近的山间盆地,总人口约有三万人的阿昌族打刀技艺世代相传。 1961年,项老赛出生在户撒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并快速蔓延,成为一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各行各业为了抗击疫情停业停学,在此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得不转换工作方式.本文以疫情下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