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中学语文教育中论语文课程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新课标曾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纵观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我侧重对中学语文课程进行了再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即祖国语言的教育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因此,中国语文教育主要是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由于社会时代的改革、政治的变迁、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根本的原因促使了语文课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中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正确理解并规范使用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起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将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确立为是祖国语言教育,养成学生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和习惯。下面我将从中学语文教育為切入点,阐述一些我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反思。
  中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熏陶后,奠定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能够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在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下,怎样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了一个让中学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语文教育的接受者是学生,教师可以以学生为思考对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通过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该改变死板的上课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对此,我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意见。
  首先,教师上课前应该先布置一下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一知半解,这样也加强了课题互动的机会。学生应该初步了解课文中任务的性格和课文的故事情节,若是文言文的话,学生可以对一些生字词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不会出现,老师上课抓紧时间说,学生在埋头记笔记的情况。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书的人,还应该是个引领者: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让学生摸索到学习的方法,精益求精,这样也可以应对应试教育。
  其二,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发散性的作业。比如,写一篇字数不限的读后感,这样可以不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其三,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因为学生对课本学习并没有深入,只是停留于表面,老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记,没有自己再思考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课后多读书,也可以在一些班会课上放一些名人的传记电影,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作文素材,一举两得,使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中学生之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就是因为不能获取成就感。做会一道数学题,可以心里洋洋得意,翻译出一段英语文章,可以自己肯定自己。那么语文又带给学生怎样的满足感?
  中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不大,感觉学习语文没有收获。但是相比较其他科目,学生则不敢缺课,缺一段时间的课则要花好大力气才能补上,非常的吃力,相比较语文则没有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中指出,人在受到表扬和肯定后,就会信心十足,激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语文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要激发中学生的语文潜能,不能埋没人才。教师应该理解到语文学习是持久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成的,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的理解、文学和文化常识的学习。这些可以通过应试教育的考试测验来检测,这样学生就不会掉以轻心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至关重要。
  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对生字词的理解,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辨别,对文言句式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是小学学习以后就没有可以提高的空间的,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的,不能急于求成,与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科目是有明显区别的,语文学习是其他科目获得成绩的基础,是一块奠基石。
  再次,我们也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适当地举行一些比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成语大赛、作文大赛、知识能力竞赛等等。
  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新生力军,激情澎湃,富有朝气。有自己的思想观、世界观,作为老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去畅所欲言,阐述自己。我们也不希望看到学生唉声叹气,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失去自我。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权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轻重,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轻松的学习环境。我们教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育人。我们应该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这面大旗下,寻找语文的盎然生机。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这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育出版社,2005.
  [2]杜时忠.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张艳(1990-),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蜂尸对从事蜂学研究的人和蜂农来讲再熟悉不过了,但对行业外的人而言还比较陌生,他们尤其是对蜂尸的保健功效知之甚少。其实蜂尸的保健功效早就闻名于世,民间应用蜂尸治病的事例
本文就双波纹差压计流量测量系统所存在的不足,对比阐述了天然气微机自动计量系统的优越性。
【摘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巧妙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则可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想象思维,使其主动探究;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知识感知、巩固深化、实际运用有机融合起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样,读者与文本、编者(包括插图的创作者)之间也通过阅读行为这一桥梁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那么,插图——作为特殊的对话成员,就不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被遗忘。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插图,犹如架设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写作教学与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等也在不断创新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得以凸显出来,为了适应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语文教学状况,将理论教学和语文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
本文主要介绍了保证测量质量的方法--即建立完善的测量设备计量确认体系与做好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相结合,以确保测量的准确统一.
课堂是一个舞台,教师在课堂中起引领作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就必须精心地备课,强化学生预习,深化学生对文本的领悟。教学时注重鼓励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心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学好语文。本文主要从兴趣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改革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