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黑龙江曾经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同样需要龙江人强大的精神支撑。教育战线承担着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四个服务”重任,弘扬龙江优秀精神,汇聚教育发展强大精神力量,对于凝聚龙江智慧和力量具有重大意义。黑龙江省应围绕龙江优秀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龙江优秀精神的重大意义、传承龙江优秀精神对推动教育发展的价值体现来大力弘扬龙江精神。
第一,龙江优秀精神体现了黑龙江人的初心和使命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指黑龙江人民在长期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黑龙江人民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核心标志,就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开发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忠贞报国、发奋图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用艰苦的探索、顽强的斗争、辛勤的劳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成为黑龙江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些精神财富虽然源于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深刻内涵,但其拥有共同的核心思想,贯穿着共同的价值主线,即爱国奉献、开拓创业、奋斗自强、开放包容。爱国奉献是龙江精神的主题,黑龙江的早期开发史就是一部保家卫国史。新中国建设初期,黑龙江人无私奉献,支援全国建设无私忘我,壮举可歌可泣。开拓创新是龙江精神的主线。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百万大军闯关东,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百万支边青年大垦荒,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几万石油工人挺进松嫩平原,建成当时中国第一、亚洲第三、世界第十的大油田;十万铁道兵和数万林业工人深入大小兴安岭开辟了中国最大林业基地,无不是“开前人未走之路,拓前人未就之业”的鲜明例证。奋斗自强是龙江精神的核心。东北抗日联军在几乎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大庆油田是向地球深处和盐碱地要资源。龙江人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形势多么严峻,龙江人都不懈奋斗拼搏。开放包容是龙江精神的品质。来自国内各省市的千百万移民汇集于龙江大地,成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汇聚、传承和创新了灿烂的黑土文化。
第二,新时代继承弘扬龙江优秀精神的重大意义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黑龙江人民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的强大精神力量。黑龙江优秀精神能不能得到传承弘扬,直接影响到黑龙江的未来发展。加强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深入研究、学习宣传,充分认识和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对于黑龙江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传承弘扬,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指出:“我省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热土,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仍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年,龙江人正是依靠这些精神力量,才得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汇集成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克服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赢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我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竣发展形势,我们更加需要继承弘扬黑龙江先人们崇高的境界、优秀的品质和创业的劲头,用这些优秀精神来鼓舞人心、提振士气,凝聚全省人民的创业力量,走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发展道路,再创新的辉煌。必须也只有这样,黑龙江优秀精神才能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魅力,并赋予新的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传承龙江优秀精神推动教育发展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我省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引导我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当前,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城镇化加快,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供给侧提出了新要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城乡、区域、校际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的能力还需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学科专业、人才结构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尚需提升,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尚需进一步巩固,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办学活力有待提高。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畏难情绪,必须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使命,把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作为推动龙江教育作针对性、实效性。
二要更加突出龙江精神奋斗自强这个核心,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搞好督政、督学、监测评估各项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研究推动各级督导机构尽快“长牙”,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决策部署落实落靠。
三要牢牢把握龙江精神开拓创新这个主线,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着眼新时代教育形式和组织方式深刻变化,加快构建完善现代教育生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新型智慧教育平台(暂定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省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方向。
从黑龙江的情况看,黑龙江省早在2011年启动“龙学网”建设,在当时思路是十分先进的,推进是扎实有力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通过试点验证和专家评估,需要按新的技术标准和市场机制升级改造、全面运营,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民族文化历来是揭示民族发展历程最好的证据,是一个民族不会没落永葆青春的最根本的因素,民族精神是体现民族文化最好的载体。黑龙江优秀精神是民族精神在黑龙江地区的突出体现,是在黑龙江地区的独特自然条件与风土人情所诞生的具有黑土气息的突出文化代表。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是黑龙江各族人民从抗战时期到如今,通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所衍生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现了黑龙江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奋勇向前,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胸怀大局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意志,并且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内容,体现了龙江人一代又一代的进取精神。因其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性,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具有地域性、包容性、敢于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等特征。黑龙江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奉献、求实、创新和包容等特质,是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的本质。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为主要思想渊源,它体现了以下内涵,即,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勇于挑战、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开放包容、团结一致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并彰显了以下时代价值,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助力,弘扬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有助于人才培养,有助于黑龙江的全面发展。
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链式”耦合测度构建应用研究(SJGSZD2020007)(课题编号:SJGSZD2020007)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黑龙江曾经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同样需要龙江人强大的精神支撑。教育战线承担着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四个服务”重任,弘扬龙江优秀精神,汇聚教育发展强大精神力量,对于凝聚龙江智慧和力量具有重大意义。黑龙江省应围绕龙江优秀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龙江优秀精神的重大意义、传承龙江优秀精神对推动教育发展的价值体现来大力弘扬龙江精神。
第一,龙江优秀精神体现了黑龙江人的初心和使命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指黑龙江人民在长期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黑龙江人民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核心标志,就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开发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忠贞报国、发奋图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用艰苦的探索、顽强的斗争、辛勤的劳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成为黑龙江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些精神财富虽然源于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深刻内涵,但其拥有共同的核心思想,贯穿着共同的价值主线,即爱国奉献、开拓创业、奋斗自强、开放包容。爱国奉献是龙江精神的主题,黑龙江的早期开发史就是一部保家卫国史。新中国建设初期,黑龙江人无私奉献,支援全国建设无私忘我,壮举可歌可泣。开拓创新是龙江精神的主线。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百万大军闯关东,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百万支边青年大垦荒,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几万石油工人挺进松嫩平原,建成当时中国第一、亚洲第三、世界第十的大油田;十万铁道兵和数万林业工人深入大小兴安岭开辟了中国最大林业基地,无不是“开前人未走之路,拓前人未就之业”的鲜明例证。奋斗自强是龙江精神的核心。东北抗日联军在几乎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大庆油田是向地球深处和盐碱地要资源。龙江人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形势多么严峻,龙江人都不懈奋斗拼搏。开放包容是龙江精神的品质。来自国内各省市的千百万移民汇集于龙江大地,成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汇聚、传承和创新了灿烂的黑土文化。
第二,新时代继承弘扬龙江优秀精神的重大意义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黑龙江人民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的强大精神力量。黑龙江优秀精神能不能得到传承弘扬,直接影响到黑龙江的未来发展。加强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深入研究、学习宣传,充分认识和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对于黑龙江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传承弘扬,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指出:“我省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热土,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仍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年,龙江人正是依靠这些精神力量,才得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汇集成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克服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赢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我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竣发展形势,我们更加需要继承弘扬黑龙江先人们崇高的境界、优秀的品质和创业的劲头,用这些优秀精神来鼓舞人心、提振士气,凝聚全省人民的创业力量,走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发展道路,再创新的辉煌。必须也只有这样,黑龙江优秀精神才能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魅力,并赋予新的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传承龙江优秀精神推动教育发展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我省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引导我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当前,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城镇化加快,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供给侧提出了新要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城乡、区域、校际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的能力还需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学科专业、人才结构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尚需提升,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尚需进一步巩固,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办学活力有待提高。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畏难情绪,必须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使命,把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作为推动龙江教育作针对性、实效性。
二要更加突出龙江精神奋斗自强这个核心,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搞好督政、督学、监测评估各项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研究推动各级督导机构尽快“长牙”,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决策部署落实落靠。
三要牢牢把握龙江精神开拓创新这个主线,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着眼新时代教育形式和组织方式深刻变化,加快构建完善现代教育生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新型智慧教育平台(暂定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省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方向。
从黑龙江的情况看,黑龙江省早在2011年启动“龙学网”建设,在当时思路是十分先进的,推进是扎实有力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通过试点验证和专家评估,需要按新的技术标准和市场机制升级改造、全面运营,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民族文化历来是揭示民族发展历程最好的证据,是一个民族不会没落永葆青春的最根本的因素,民族精神是体现民族文化最好的载体。黑龙江优秀精神是民族精神在黑龙江地区的突出体现,是在黑龙江地区的独特自然条件与风土人情所诞生的具有黑土气息的突出文化代表。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是黑龙江各族人民从抗战时期到如今,通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所衍生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现了黑龙江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奋勇向前,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胸怀大局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意志,并且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内容,体现了龙江人一代又一代的进取精神。因其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性,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具有地域性、包容性、敢于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等特征。黑龙江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奉献、求实、创新和包容等特质,是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的本质。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为主要思想渊源,它体现了以下内涵,即,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勇于挑战、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开放包容、团结一致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并彰显了以下时代价值,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助力,弘扬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有助于人才培养,有助于黑龙江的全面发展。
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链式”耦合测度构建应用研究(SJGSZD2020007)(课题编号:SJGSZD20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