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随着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小学中年级语文老师也加大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力度。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使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作者根据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年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是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使人进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阅读的重要性。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以“读”为主导,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获得整体感知,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经过语言文字的浸润,而获得一定的灵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培养终身阅读能力夯实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安排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讲多读,让学生读出语感,激发想象力。富有求知欲,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是中年级学生的主要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多方位、多视觉的展开联想,能将文字形象向文学形象转化。在使学生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的同时,能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真谛。尽管文学形象很多都是虚构的,但他们都是从生活中来,这些虚构的艺术典型具有生活的真实性,是人生社会风貌的缩影和体现。教师应善于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进行捕捉和挖掘,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社会上人和事的联想,对复杂的社会人生更深入的认识,理解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例如,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一文,所塑造的皇帝形象愚蠢、虚伪和昏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丹麦王国腐败没落。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我国古代一些帝王祸国殃民、穷凶极恶的事例。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十八大后国家提倡的反腐倡廉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联想。通过交流,同学们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批判的主题了。在文本教学结束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宫后,皇帝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后,对《皇帝新装》的续篇进行续写。通过这样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师为了将实际教学淡化朗读倾向而带来的负效应克服,就需要真正落实朗读訓练。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将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指导和范读。教师的范读应声情并茂,注重节奏的长短快慢、语调的强弱高低和语气的轻重缓急。通过有表情的范读,将抽象的文字向形象的语言转化,向学生直接传递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情感。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如在讲授《烟台的海》《负荆请罪》等文章时,教师应对作者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反复揣摩,可借助于多媒体等音响效果,或通过自身形象的范读,调动多种感官共同感受。通过对朗读过程进行优化,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丰富情感和高超艺术深刻领悟,对主人公强烈的人格魅力切身感受,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真正提升了阅读能力。
  三、 根据情境表演读和画中读
  语文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重点是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并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而阅读作为个性化行为,不能由教师的分析来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学生只能对阅读行为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也使阅读课索然无味。学生自己读书,是阅读实践的开展。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内有限的时间,进行读书实践、交流讨论,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进而使自身的阅读体验不断加深。中年级段的语文往往富有童趣,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进行阅读,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还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突破,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不同程度地进行思考和感悟,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读课文,教师可利用插图的形式,通过读图识文,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语言描述插图的内容,再与图文相对照,对课文进行朗读,以此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阅读的兴趣充分体验。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画”中读。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中动手绘画。通过边读边画,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将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品味词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升抽象概括能力。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课文中的生词和优美句段,边读边用笔画出;二是用图画表现所理解的内容,通过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 结论
  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小学中年级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具有偏差的理解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改革阅读教学风貌,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注重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汲取精神食粮,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蒋春玲.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策略分析[J].教师,2017(30).
  [2]何淑花.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文存阅刊,2017(19).
  [3]韩沛.兴趣为动力,方法为推手,读写为途径——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7(10).
  [4]樊永军.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5]毕文.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09).
  作者简介:江丽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响水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文明极大地丰富起来,随之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价值取向容易产生偏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授道义,然后才是知识传递,解除学生的困惑。所以德育教育是师者的责任,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是人才的质量保障。德育教育在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育人先育德。经实践总结,笔者对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有一些自
摘 要:教书育人就像播种庄稼一样,种下的是一茬接一茬。三年前我送走带了六年的孩子,又从头带了一帮,初次与他们相识时,小不点儿们都那么可爱。然而我注意到一个孩子,出生于一个特殊的家庭,年幼时父母便离异了,以后就再也没见过妈妈。本文就以此为例,谈谈笔者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收获;幸福;教书育人;爱  她是这么一个小女孩:蓬乱的头发,畏缩的身子,游离的目光,说起话来
目的:  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治疗胃癌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2017年12月之前发表的与研究NAC治疗胃癌
摘 要: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观察班上学生的性格特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处理好各种关系。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关系;策略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大多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够强烈,所以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那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
摘 要:基础教学是课程教育的初级阶段,为学生的知识积累,逻辑思维的锻炼奠定良好基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其人才培养目标让我们认识到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的同时需要重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学,这一教学目标的修正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教学;德育教学;创新探究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旨,也是社会教学的责任,需要在小学
摘 要:在高中阶段,面对高考的压力,许多学校十分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作为班级语文学习的领头羊,老师对于一些语文优等生多半持顺其自然发展的心态,而老师并没有意识“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样会助长一些优等生的不良习惯,对待优等生,不仅要鼓励开发其优点,更是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其进行敲打,以免使其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不认真学习。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优等生团体,形成良好的学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模型以及它们的假造模照组、正常组前列腺液中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以及Zn浓度,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以及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