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通过介绍什么是小画种水彩画,什么是绘画创作,什么是创作动机,对后文的水彩创作研究作了定义式的介绍。最后通过第十届美展金奖作品《渔歌》的分析得出水彩创作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素材构思,严谨的构图和巧妙的水彩表现手法。
关键词:小画种;水彩画;绘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6-1
水彩画自从传入中国,在中国就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有很多的画家都对水彩情有独钟。但是近年来,水彩画在获得长远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的水彩画面缺少鲜活的生活情感,只追求画面的表面效果,而不注重水彩本身语言的挖掘等等。
一、什么是水彩画?
水彩画就是用水调和透明的颜料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这就需要我们对水彩的性能很好地掌握,水彩的画法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在很多书籍上看到对水彩的描述是水干燥得快,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我不这么认为,只要掌握好水彩的性能也能一样搞大的创作。
二、什么是绘画创作?
绘画创作指的是画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思想、情节、历史事件等不同于别人或以前没有表现过的绘画作品及绘画过程。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要通过构思,调动思想、绘画技巧、绘画语言等等,可以说绘画创作是很艰辛的劳动,很难的一件事。
三、艺术创作的动机
艺术创作的动机,从艺术家自身需要一面而言,应该是表面的欲望。艺术家受生活的刺激,有了独特的感受,有了强烈的情感。这些东西蓄积在心,不吐不快。于是才产生创作的欲望,试图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审美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水彩创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水彩的绘画形式来进行选材、构思去表现绘画作品的。
四、水彩创作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素材构思,严谨的构图和巧妙的
我通过几个在水彩画方面有所成就的画家的作品来分析和谈谈水彩的创作。
我本是山东人就山东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绍波的画做一下分析。《渔歌》这幅作品想必很多的水彩画家都知道的,作品《渔歌》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金奖同时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个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好的题材,选材是很重要的。王绍波讲过水彩画《渔歌》应该算是近几年他个人对水彩画写实风格探索的一个认识和总结。为创作此画,2004年春季鱼汛期间,他沿海边几十公里的多个渔场走了一个多月采集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就照片资料累计达到三百余张。渔民的生活场景是感人的。写实绘画并不是照相绘画,而是要用激情、感悟对形象进行改造和提炼。根据画面构思,选择形象辅之以速写,对情态,对局部进行记录、整理。构图要几经变化,色调反复推敲,以达到完成的作品是生活真实的表现,而不是照片的复制的目的。
《渔歌》这幅作品在创作上是选择了大的场面和大的尺寸。水彩的技法大多是在干湿之间产生变化,掌握这一点是很难的,大幅画面操作起来更难了。一味地追求“水色淋漓”,掌握不住会使画面显得空乏,所以要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追求“质”的表现而不是求“水”的泛滥。这点是很重要的。
《渔歌》这幅作品在表现效果上最求的是“厚”“重”,这一点是这幅作品在技法上的特色。我们都知道水彩是松灵通透的,水彩颜料本身就是属于透明色,很难做到浓重和浑厚并且不会失掉水彩明快的特色。王绍波采用了乘湿融合叠加的巧妙表现技法做到了画面的浓重浑厚而不失其明快,这种方法能让局部的笔触、色彩相融合,产生的效果是丰富多变的,这幅作品在用色上比较饱和,很讲究用笔,且用笔较“很”。用笔较大时,笔锋、笔根全部用上,干湿机理效果十分强烈。避免了水彩的干叠法变数多了易脏,易闷,会导致画面不“爽”、不“透”。
在《渔歌》的创作过程中王绍波采用的“推着画”属于“局部画法”,这种画法更稳定把握画面,不易失败,水彩画错或者失败是很难调整的,这种画法更适合水彩的创作,但在注意局部的同时需要牢牢地掌控大局。我在书籍上看到过《渔歌》的绘画步骤,是从天空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推着画,天空用的是浓度较高,水分和颜色都是很饱和的,用大的笔触一遍画过。接着是从中间人物头部画起,局部走,局部画,一次到位,画得很充实。一遍推着画完后,画面的效果已相当完整,这还没完,还要作最后整体调整、润饰,直至最终完成。
水彩创作还与绘画工具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工具所能表现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这个需要就要因人而异了,其实毛笔的表现力是很好的,也是很适合水彩创作的,在处理线面、急缓是非常自如的,在中国画中的一些笔法比如皴、擦、揉等等用笔无固定之法为求效果而不择手段,都可以用到水彩的绘画创作中去。
五、水彩艺术创作的学术性
在艺术的创作中,应该有严肃的创作态度。要正确理解水彩画创作的意义而不能将水彩画看成表面的水和彩的游戏之作,在创作中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在艺术思想的深化上多下功夫。水彩画的创作要加重其文化含量。水彩画的创作和研究应该“脱”水彩之“俗”,要在观念上改变,要有大艺术观,既要重技,更要重艺。
总之,水彩创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有非常丰富的素材构思,严谨的构图,以多变的水彩技法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一.《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创作研究卷[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5.
[2]陈望衡.艺术创作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
作者简介:
张金海,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创作。
关键词:小画种;水彩画;绘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6-1
水彩画自从传入中国,在中国就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有很多的画家都对水彩情有独钟。但是近年来,水彩画在获得长远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的水彩画面缺少鲜活的生活情感,只追求画面的表面效果,而不注重水彩本身语言的挖掘等等。
一、什么是水彩画?
水彩画就是用水调和透明的颜料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这就需要我们对水彩的性能很好地掌握,水彩的画法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在很多书籍上看到对水彩的描述是水干燥得快,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我不这么认为,只要掌握好水彩的性能也能一样搞大的创作。
二、什么是绘画创作?
绘画创作指的是画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思想、情节、历史事件等不同于别人或以前没有表现过的绘画作品及绘画过程。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要通过构思,调动思想、绘画技巧、绘画语言等等,可以说绘画创作是很艰辛的劳动,很难的一件事。
三、艺术创作的动机
艺术创作的动机,从艺术家自身需要一面而言,应该是表面的欲望。艺术家受生活的刺激,有了独特的感受,有了强烈的情感。这些东西蓄积在心,不吐不快。于是才产生创作的欲望,试图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审美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水彩创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水彩的绘画形式来进行选材、构思去表现绘画作品的。
四、水彩创作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素材构思,严谨的构图和巧妙的
我通过几个在水彩画方面有所成就的画家的作品来分析和谈谈水彩的创作。
我本是山东人就山东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绍波的画做一下分析。《渔歌》这幅作品想必很多的水彩画家都知道的,作品《渔歌》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金奖同时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个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好的题材,选材是很重要的。王绍波讲过水彩画《渔歌》应该算是近几年他个人对水彩画写实风格探索的一个认识和总结。为创作此画,2004年春季鱼汛期间,他沿海边几十公里的多个渔场走了一个多月采集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就照片资料累计达到三百余张。渔民的生活场景是感人的。写实绘画并不是照相绘画,而是要用激情、感悟对形象进行改造和提炼。根据画面构思,选择形象辅之以速写,对情态,对局部进行记录、整理。构图要几经变化,色调反复推敲,以达到完成的作品是生活真实的表现,而不是照片的复制的目的。
《渔歌》这幅作品在创作上是选择了大的场面和大的尺寸。水彩的技法大多是在干湿之间产生变化,掌握这一点是很难的,大幅画面操作起来更难了。一味地追求“水色淋漓”,掌握不住会使画面显得空乏,所以要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追求“质”的表现而不是求“水”的泛滥。这点是很重要的。
《渔歌》这幅作品在表现效果上最求的是“厚”“重”,这一点是这幅作品在技法上的特色。我们都知道水彩是松灵通透的,水彩颜料本身就是属于透明色,很难做到浓重和浑厚并且不会失掉水彩明快的特色。王绍波采用了乘湿融合叠加的巧妙表现技法做到了画面的浓重浑厚而不失其明快,这种方法能让局部的笔触、色彩相融合,产生的效果是丰富多变的,这幅作品在用色上比较饱和,很讲究用笔,且用笔较“很”。用笔较大时,笔锋、笔根全部用上,干湿机理效果十分强烈。避免了水彩的干叠法变数多了易脏,易闷,会导致画面不“爽”、不“透”。
在《渔歌》的创作过程中王绍波采用的“推着画”属于“局部画法”,这种画法更稳定把握画面,不易失败,水彩画错或者失败是很难调整的,这种画法更适合水彩的创作,但在注意局部的同时需要牢牢地掌控大局。我在书籍上看到过《渔歌》的绘画步骤,是从天空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推着画,天空用的是浓度较高,水分和颜色都是很饱和的,用大的笔触一遍画过。接着是从中间人物头部画起,局部走,局部画,一次到位,画得很充实。一遍推着画完后,画面的效果已相当完整,这还没完,还要作最后整体调整、润饰,直至最终完成。
水彩创作还与绘画工具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工具所能表现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这个需要就要因人而异了,其实毛笔的表现力是很好的,也是很适合水彩创作的,在处理线面、急缓是非常自如的,在中国画中的一些笔法比如皴、擦、揉等等用笔无固定之法为求效果而不择手段,都可以用到水彩的绘画创作中去。
五、水彩艺术创作的学术性
在艺术的创作中,应该有严肃的创作态度。要正确理解水彩画创作的意义而不能将水彩画看成表面的水和彩的游戏之作,在创作中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在艺术思想的深化上多下功夫。水彩画的创作要加重其文化含量。水彩画的创作和研究应该“脱”水彩之“俗”,要在观念上改变,要有大艺术观,既要重技,更要重艺。
总之,水彩创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有非常丰富的素材构思,严谨的构图,以多变的水彩技法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一.《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创作研究卷[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5.
[2]陈望衡.艺术创作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
作者简介:
张金海,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