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他当笑料,他却给了我养料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中学的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讨厌他的原因就是我的作文经常被他当“范文”评讲,因为那时候我写作文经常是天马行空,词不达意的句子特别多,有一次在一篇《我们的理想》的作文中我写道:“我希望我们的生活都是葡萄美酒夜光杯,金钱美女一大堆……”马上就成了每个同学无限向往美好生活的经典。虽然他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评讲时没提我的名字,但同学们还是猜出来了,他所“评讲”的“范文”作者就是我。
  每当同学们在嘲笑着向往“葡萄美酒夜光杯,金钱美女一大堆”时,我都把我们语文老师那个小老头恨得牙根直痒。一天,该上语文课时,我跑到黑板上画了一幅画:一个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鹰钩鼻,轻微弯腰驼背的小老头,愤怒地看着我们。旁边写着:我们的语文老师。其实,我纯粹是多此一举,我的那幅漫画是那么夸张又惟妙惟肖,不用我画蛇添足,同学们也能看出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形象。
  语文老师进来时,教室里一片沉寂,但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我身上,我的一颗心也悬了起来:这个严厉的小老头,会怎样对待这幅漫画的作者呢?
  “我知道是哪个同学画的,因为我经常批改你们的作文,能不认识你们的字吗?”想不到他一看黑板上关于他的漫画,就严肃地说。糟了,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想站起来承认是我画的,但忽然又没有了勇气,于是硬着头皮倔强地坐着。想不到他没批评我,也没点名让我站起来,却笑眯眯地说:“其实这个同学的漫画画得很不错,不过,我想他应该把我画成这个样子。”说着,他用黑板擦轻轻擦去我把他画得下垂的嘴角,然后,添了一道笑纹,又把嘴角改成了往上翘着。那个气愤的小老头,马上变成了笑眯眯的样子。他說:“同学们看,还像老师吗?”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像你,不过你的鼻子没那么大。”
  他用手轻轻地抚着下巴,说:“是把我的鼻子画得大了些,但这是漫画,漫画不是照片,是允许夸张的,这幅画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是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像是文学一样,可以夸张地写,作文也是文学,但夸张的同时,不要偏离主题,更不能词不达意。这幅漫画的作者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我之所以经常把他的作文当‘范文’,并不是批评他,而是因为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想让大家学习他的想象力的同时,又要教大家怎样用词准确。我相信,只要他多读书,将来会成为一个作家的,当然,他的漫画也不错,努力的话还会成为一个画家。”
  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第一次,我才知道,我原来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第一次,我才明白,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并不尽是对我的批评和否认,也有鼓励在里面。
  我不由把身子坐直了,我的不礼貌并没有遭到老师的批评,相反,他却用这幅漫画鼓励了我。随着老师用黑板擦一点一点地把那幅漫画擦去,我的眼睛湿润了,因为,老师把侮辱他的漫画擦掉了,却把我的梦想擦亮了。
  (杨峰摘自《知心姐姐》2008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工作性质的缘故,时常有人一脸愁容地来我面前倾诉。  我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耐心听,直到对方把想说的话倒净,最后我再对症用药,这样常常能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至少是缓解了对方的苦楚。  面对偶遇不幸但又久久不能解脱的人,我会在列举更为不幸的事例让其比较的同时告诉对方,不幸有时是福气,福气不到只是时机未到。但若不能从不幸中走出来,则是不幸中的不幸。人生遭遇不幸,实属常事,只是各人所遭遇的不幸的频率、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季节。“四时兮代谢,万物兮迁化。”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风韵,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季节之美,就在于它必然的嬗变。  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延续着它的生命,正是每个鲜明的季节,才诞生了无限循环而充实的自然界。那么,我们生命的季节呢?  诚然人生也如四季,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里也都生长着特定的内容。就像春季的花草总是滋生夏天里没有的浪漫,秋原的丰稔永远
小时候,我常常对着家门口树尖上几棵红艳艳的柿子垂涎三尺,秋霜打过的柿子,格外红,格外透,吃起来也格外香甜可口。母亲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说:“三儿,那几个顶柿你一定不要摘呀,那是留给柿子树的,你要是吃了,柿子树生气了,来年就再也不会长柿子了!”我想可能是母亲怕我采摘树尖上的柿子危险,故意编出这样的话哄我。因此常常经不住诱惑,偷偷搭梯子采下顶柿独自享用。我必须确保不被父母亲发现,因为,发现了会招致他们
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挣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在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中传来孩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军士兵奥沙罗夫不顾战友们的劝说,径直站了起来,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所有火力都对准奥沙罗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突然停止了射击。奥沙罗夫安静地走到小孩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一个
安哥摁了一辈子快门儿。他的照片是国际级的,我打小就以他为偶像。后来竟认识他了,才知他还有另外一绝活儿,就是吹牛皮。一吹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岔路比较多点儿,吹着吹着自己也找不着北了。他吹得很顺,但吹到纸面上就挺慢的,一篇干字文会折腾一星期,变成蜗牛了。但照样很精彩,比如《从前有座山》是摄影界一代名文了。他吹得真诚嘛。  安哥的青春与“文革”搞在一起。他的青春故事,是本书吹得最精彩的,总让人想起姜文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