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形成机理及临床治疗

来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癌症,每年每10万妇女中就有15~25位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指源自子宫内膜的癌症,其病因是由于细胞的异常生长,并且具有了能够侵袭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子宫内膜癌最常发生在更年期之后,组织病理学上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属于恶性子宫内膜上皮癌,其比例超过80%。约20%左右的子宫内膜癌与肥胖相关。子宫内膜癌一般通过子宫内膜刮除术,取得子宫内膜的活体组织进行诊断。目前的治疗以手术移除子宫为主,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预后
其他文献
以不育系K932S和K169S、保持系K169和恢复系K932R为供试材料,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挖掘玉米CMS-C败育相关基因(ORFs)。结果表明,不育胞质K932S、K169S和K932R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739676、739723、739765 bp,正常胞质K169为569617 bp。注释到蛋白编码基因33个,tRNA基因15~16个和rRNA基因3~4个。大于100 bp重复序列在不育胞质和正常胞质基因组中分别为19、10个,小于100 bp重复序列差异不大。同
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澳门在每一段历史时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都认识深刻、判断准确,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任务,分别提出和制定了相应的港澳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港澳政策,架起新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利用港澳的独特条件和经济地位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0年代,“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明确了在条件成熟时,采用“谈判和平解决”港澳问题,充分发挥港澳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外交战略服务的独特优势;80年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开辟了切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企业传播中的一项重点,特别是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ESG(编者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得到广泛讨论与落地、各行业争相推出绿色发展转型举措之后。  从企业传播的角度来说,这一大趋势创造了新的机会,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比如,很多企业传播同仁会问:“现在ESG很火,我们能结合ESG进行传播吗?”“都说现在不能只讲CSR(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