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戏剧形象程婴与克莱尔复仇行动之比较看艺术作品中的东西方差异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程婴和克莱尔是戏剧《赵氏孤儿》和《老妇还乡》这两个著名的复仇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身上明显的体现出了极大的精神差异和人格差异,这种精神是与作品中所传达的艺术精神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这两个人物在剧中的复仇行动,体现了人物行动对最终所达到的戏剧效果的影响。而东西方戏剧精神的差异在这两段复仇故事中,也得以体现。
  【关键词】动机 集体无意识 异化 复仇意义 戏剧精神
  一、二者的复仇的动机不同
  1.程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程婴是《赵氏孤儿》中的悲剧角色之一,他舍弃自己亲生孩子的性命保住赵家的孩子,忍辱负重数十载为的就是守住一个“义”字。他是一个将自我牺牲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中国式英雄,他忠义,坚韧,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我们民族所坚守的气节。作品中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承担着让孤儿复仇的责任的同时,自己也就自然成为了这个复仇行为的一员,对于程婴所做的这个决定,许多人持怀疑态度。然程婴所做之事并不是空穴来风,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做出如此决定,作品是给出了有力的人物依据的。
  2.克莱尔——蓄谋已久,“厚积厚发
  与程婴不同,《老妇还乡》中的克莱尔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她是年老的亚美尼亚石油大王,是拥有数个丈夫的阔太太,因着年轻时候受过的欺骗与侮辱,她的复仇动机不像程婴那般是经过的种种事件才得以真正促成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是相当明确而自我的,是蓄谋已久的,她的条件就是“我给你们十个亿的钱,用这个代价来为我买得公道。……只要有谁把伊尔杀死,我就给居伦十个亿的钱”[4]
  在她的复仇中,矛头是直接对准伊尔进而对准整个居伦城的。之后对于克莱尔复仇行为的动机,不但没有在事情的发展和往事的追溯中淡化,反而是不断地被强化或者说是深化。
  从程婴与克莱尔复仇动机的不同已隐约可见中西方戏剧在运用“复仇”主题时所侧重的不同层面以及所形成的不同戏剧效果。由此可见,复仇动机才刚刚展现,戏剧差异便已形成。
  二、二者的复仇过程不同
  1.程婴——集体无意识行为的践行者
  纵观《赵氏孤儿》,从赵家被害到孤儿侥幸存活再到最后的报仇雪恨,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作品故事的一条主线,而穿插其间的一些主要人物像公主,韩厥和公孙杵臼,这些人物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决定程婴最终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他们的行为也就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程婴仅仅属于其中的一员,或者说是一个践行者。
  在《赵》中,这种集体无意识行为体现在作品在程婴行动的过程中塑造了一种“能够将人催眠”的,“极具感染性的气氛”,[5]它就像是一种精神象征,由不同的人连续不断地进行实践或者应正。从公主开始,到韩厥,再到公孙杵臼,最后到程婴的亲生儿子,这些人物在剧中的行动无疑不是进一步在对这种“集体无意识”进行强化。
  2.克莱尔——集体无意识行为的促成者
  与程婴不同的是,在《老妇还乡》的复仇故事中,克莱尔所扮演角色则是一场集体无意识行为的促成者。作品中,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则就是居伦城对伊尔的慢慢“毁灭”,这种毁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又是最为真实可感的。克莱尔是使整个居伦城从内部开始瓦解的始作俑者,她“用长柄眼镜观察着”这场变化却又从未参与其中,她的复仇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让伊尔死,但她却能够愉悦的同伊尔并肩坐在“康拉德村的树林里”看“远处白云朵朵飘过”。无疑是由她在这场复仇行动中所占据的绝对优势的地位决定的。如果说《赵氏孤儿》只是交代了这种集体无意识行为的表面现象以及对主人公程婴所起的作用,并没有深究它的产生原因,那么《老妇还乡》则不但告诉了我们它产生的动因,更是向我们展开表现了此种集体行为形成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人与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关系,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这其中所产生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1]。
  三、二者复仇的最终结果不同
  在《赵氏孤儿》与《老妇还乡》这两部戏中,我们关注的焦点则是放在作品所表现的戏剧精神上,东西方戏剧是有极大差异的。
  作品中程婴最终将孤儿抚养成人,杀死屠岸贾,完成使命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十顷田庄”,得到了程勃“传着你真容像,侍奉在俺家堂”的厚待。克莱尔则最终经过居伦人的手杀死了伊尔,带走了装有伊尔尸体的棺材,“这件珍品”,“她最看重的东西”。
  《赵氏孤儿》一脉相承下来的是一种崇高悲壮之感,在结尾处更加强化,而《老夫还乡》则是以一种“黑色幽默”表现手法,继续将这种怪诞延续下去。中国戏曲结尾处善给人以“情”的扩大,而西方戏剧则是对于“智”的深化,引导我们对于戏剧主题进行更深的探究。
  四、结论
  《赵氏孤儿》和《老妇还乡》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在整个复仇的过程当中,都是相差甚远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出人物行动对于整个戏剧最终走向的重大影响,同时在这两部戏剧中也表现出了中西方戏剧精神的极大差异,他们风格迥异。
  文化的美学价值与该文化对待宇宙终极态度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构造的,一方面它在艺术文化中体现为相互差别的美学倾向,另一方面这些美学倾向又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从而区别于西方人的美学追求。它们主张神圣的美学价值以外在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西方人必然以视.听二觉作为其审美意识的典范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若和符契的。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和他们相融合,东西方的感知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搬硬套必然做出一锅夹生饭。苟存同异,我们相信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只有这样东西方艺术才能并存在艺术史之林。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剧卷》(1989.11)
  [2]《中国戏曲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麻文琦 谢雍君 宋波著)
  [3]《元杂剧精选》(三晋出版社)
  [4]《老妇还乡》(迪伦马特著)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射箭运动中,要使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时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就要严格遵循人体生理规律,发挥人体各组织系统整体效益的过程;教练员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调控运动员的心理和技术状态,充分挖掘潜力,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据有关专家分析,高水平的射箭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与否主要集中在心理素质的好坏,而被人们重视的技术原因只30%。所以为了更好的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在平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文章通过对射
一、引言  随着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世界旅游大国。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种发展趋势也给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庞大,一方面却又是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造成就业难,就业后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人才的锻造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素
在正式开始体育运动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充分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
简单介绍了大功率LED绿色节能灯特点,阐述了我厂整车装配联合厂房实施灯光照明改造,采用大功率LED节能灯,对该灯进行选型和配置,并对应用产生的能耗及其节能效果进行预测分析。
从患皮肤溃烂的大鲵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具有较强致病力;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
【摘要】以逻辑推理与证据为依托进行思考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具有综合性强等方面的学科特点,应该利用学科优势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并根据历史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高中历史 思维能力 培养  我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广泛推广,逐渐改变了传统应试考试下的教学模式,而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