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区级信息技术研讨活动的一节公开课。教材内容取材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六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并结合“任务合作型”课型进行设计,学时1课时,45分钟。
●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成“任务合作型”课型,即把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使用,主要包括“任务、资料、提示、评价”四个教学要素和环节。“任务”即学生的学习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其他学科一贯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发给学生“学习页”的方法来实现;“资料”即学习本堂课要用到的操作素材,这里采用前一阶段学生完成的“诗歌”演示文稿;“提示”即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而给予的帮助性文件,这里主要是指“帮助文件夹”;“评价”即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通过“学习页”中填写表格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作品展示时作的口头评价和课后对“学习页”的批阅。
●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但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教学目标和内容立足于教材基础内容,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是前阶段学生的作业结果,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安排拓展学习内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根据演示文稿主题合理选择和应用设计模板。②理解配色方案的各个选项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用配色方案。③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会使用“背景”来设置演示文稿统一的外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学习配色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在填写学习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配色方案”和“应用设计模板”。
难点:“配色方案”和“应用设计模板”的合理运用。
● 整体思路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将两个内容一样而背景部分不同的演示文稿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之处,从而引出三种设置演示文稿外观的方法,按照“模板—配色方案—背景”层层推进。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等形式去尝试探索,获取新知识,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小结。
● 课前准备
教师将“诗歌”文件、“帮助文件”文件夹、“PPT模板”文件夹、“背景图片”文件夹上传至学生机的桌面,并将“学习页”发到学生电脑桌上。
●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个演示文稿,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广播功能播放演示1和演示2两个文稿,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文稿的不同之处。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
师:两个演示文稿内容一样,不同的是背景部分。演示2结合诗歌主题,外观统一,好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给演示文稿“设置统一的外观”。
教师打开“板书.ppt”。
师:设置演示文稿统一外观使演示文稿具有整体感,幻灯片内容清楚、醒目、突出,更有利于浏览;能体现出文稿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两个内容一样背景却不一样的演示文稿的情境,自然地引出如何来使演示文稿外观统一,能体现出文稿的风格,这样设计可以形成视觉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种设置统一外观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应用设计模板”,该模板是PowerPoint系统已经设置好的各具艺术风格的幻灯片,应用设计模板之后,整个演示文稿中的每张幻灯片都会拥有相同的外观。从演示1和演示2可以看出,对演示文稿设置涉及合理使用颜色方面的知识,老师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常用颜色的含义(红、黄、蓝、白、黑),下面看如何设置“应用设计模板”。
教师打开桌面上的“诗歌”演示文稿,选中要操作的幻灯片页面。
①使用系统自带模板:打开格式菜单——幻灯片设计——应用设计模板——这里是PowerPoint系统提供的模板,它们的名字是以某种方式进行命名,这些模板都很漂亮,我们可以尝试后找到与诗歌主题相吻合的模板,如Moutain.pot,单击“应用”,注意观察状态栏中已经加入了使用模板的名称。
如果对系统自带的模板不满意,还可以使用系统外的模板。
②使用系统外的模板:我们打开“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在“查找范围”处单击“桌面”——“PPT模板”文件夹中的模板——选择qiantanghu.pot或qiupu.pot。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页”,仔细阅读有关内容,完成任务一。
学生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
教师巡视并帮助指导学生,提示学生记录学习页上的表格。观察学生完成任务一的情况,视情况定是否要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模板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一些正式场合,如讲座稿等。但使用模板也有不足,容易造成千篇一律。下面学习第二种方法:“配色方案”。幻灯片配色方案是PowerPoint提供的一组可用于演示文稿的预设颜色。仍然以“诗歌.ppt”为例。
教师选中要操作的幻灯片页面,打开格式菜单--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
①使用“标准”配色方案:选择一个恰当的配色方案,请学生们亲自试了以后,回答学习页上的问题。
②使用“自定义”配色方案,我们选择其中两项作为尝试,修改标题文本颜色为“红色”和修改文本和线条颜色为“浅蓝色”,看一下整体效果。
本案例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区级信息技术研讨活动的一节公开课。教材内容取材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六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并结合“任务合作型”课型进行设计,学时1课时,45分钟。
●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成“任务合作型”课型,即把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使用,主要包括“任务、资料、提示、评价”四个教学要素和环节。“任务”即学生的学习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其他学科一贯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发给学生“学习页”的方法来实现;“资料”即学习本堂课要用到的操作素材,这里采用前一阶段学生完成的“诗歌”演示文稿;“提示”即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而给予的帮助性文件,这里主要是指“帮助文件夹”;“评价”即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通过“学习页”中填写表格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作品展示时作的口头评价和课后对“学习页”的批阅。
●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但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教学目标和内容立足于教材基础内容,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是前阶段学生的作业结果,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安排拓展学习内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根据演示文稿主题合理选择和应用设计模板。②理解配色方案的各个选项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用配色方案。③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会使用“背景”来设置演示文稿统一的外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学习配色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在填写学习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配色方案”和“应用设计模板”。
难点:“配色方案”和“应用设计模板”的合理运用。
● 整体思路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将两个内容一样而背景部分不同的演示文稿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之处,从而引出三种设置演示文稿外观的方法,按照“模板—配色方案—背景”层层推进。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等形式去尝试探索,获取新知识,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小结。
● 课前准备
教师将“诗歌”文件、“帮助文件”文件夹、“PPT模板”文件夹、“背景图片”文件夹上传至学生机的桌面,并将“学习页”发到学生电脑桌上。
●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个演示文稿,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广播功能播放演示1和演示2两个文稿,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文稿的不同之处。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
师:两个演示文稿内容一样,不同的是背景部分。演示2结合诗歌主题,外观统一,好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给演示文稿“设置统一的外观”。
教师打开“板书.ppt”。
师:设置演示文稿统一外观使演示文稿具有整体感,幻灯片内容清楚、醒目、突出,更有利于浏览;能体现出文稿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两个内容一样背景却不一样的演示文稿的情境,自然地引出如何来使演示文稿外观统一,能体现出文稿的风格,这样设计可以形成视觉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种设置统一外观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应用设计模板”,该模板是PowerPoint系统已经设置好的各具艺术风格的幻灯片,应用设计模板之后,整个演示文稿中的每张幻灯片都会拥有相同的外观。从演示1和演示2可以看出,对演示文稿设置涉及合理使用颜色方面的知识,老师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常用颜色的含义(红、黄、蓝、白、黑),下面看如何设置“应用设计模板”。
教师打开桌面上的“诗歌”演示文稿,选中要操作的幻灯片页面。
①使用系统自带模板:打开格式菜单——幻灯片设计——应用设计模板——这里是PowerPoint系统提供的模板,它们的名字是以某种方式进行命名,这些模板都很漂亮,我们可以尝试后找到与诗歌主题相吻合的模板,如Moutain.pot,单击“应用”,注意观察状态栏中已经加入了使用模板的名称。
如果对系统自带的模板不满意,还可以使用系统外的模板。
②使用系统外的模板:我们打开“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在“查找范围”处单击“桌面”——“PPT模板”文件夹中的模板——选择qiantanghu.pot或qiupu.pot。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页”,仔细阅读有关内容,完成任务一。
学生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
教师巡视并帮助指导学生,提示学生记录学习页上的表格。观察学生完成任务一的情况,视情况定是否要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模板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一些正式场合,如讲座稿等。但使用模板也有不足,容易造成千篇一律。下面学习第二种方法:“配色方案”。幻灯片配色方案是PowerPoint提供的一组可用于演示文稿的预设颜色。仍然以“诗歌.ppt”为例。
教师选中要操作的幻灯片页面,打开格式菜单--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
①使用“标准”配色方案:选择一个恰当的配色方案,请学生们亲自试了以后,回答学习页上的问题。
②使用“自定义”配色方案,我们选择其中两项作为尝试,修改标题文本颜色为“红色”和修改文本和线条颜色为“浅蓝色”,看一下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