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但七年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无法正确认识地图,无法获取地图中的知识信息,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近年来,笔者针对读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地理;读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谓阅读地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考查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乐观。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无法正确认识地图,无法获取地图中的知识点,从而影响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初一开始重视读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对读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积累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完全的。有的学生连经纬线、经纬度都不熟悉,何谈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呢?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例如,掌握地图三要素,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是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教学“经纬网”时,组织学生收看视频、操作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度数东增为东经,度数西增为西经;度数北增为北纬,度数南增为南纬”的规律,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兴趣。
此外,地理各章节的内容也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构建起地理知识体系网络,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基础知识库,这样便于在需要解决问题时能随时“取出”使用。例如,在教学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时,教师应着重分析已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这种知识联系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养成看图习惯,掌握读图“三步走”
众所周知,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不断地正确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读图“三步走”很重要,具体是:一看地图名称,识别地图类型;再读地图图例,认识地理事物;三是精读地图具体内容,获取相关地理信息。“三步走”的读图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掌握读图方法,加强读图技能训练
在七年级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图的判断”等内容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学好这些内容,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历程和思维特征,导致他们阅读这类地图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读图方法,帮助学生读图,获取图中蕴涵的地理信息。
1.“五读一分析法”
等值线图是地理教学中常见而重要的地图类型,学生读这类图时倍感困难。针对等值线图的阅读,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运用“五读一分析法”:(1)读数值:注意同线等值,全图等差距一致;(2)读极值:读出最大值和最小值;(3)读延伸方向;(4)读疏密程度;(5)读弯曲状况;(6)分析成因。
例如,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读图,并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河流发育在山谷”。使学生体会到读图过程中正确掌握读图方法的重要性。
2.“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
判讀世界气候的类型图是七年级地理知识难点之一。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帮助学生突破读图困难。
例如,下面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针对这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曲线和柱状所表示的正确含义,然后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
(1)以温定带:看1月平均气温的高低判断气候类型。读图时以1月平均气温(T)中的两个数值(15℃和0℃)作为气候判读的参考值。一般来说,当T>15℃为热带气候;当T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当T<0℃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如果7月T<5℃则为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依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情况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一般降水类型分四种,即: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全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寒带气候;剩余四种气候类型为夏雨型。
上述读图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学会思考。
不同的地图类型,承载着不同的地图信息,读图方法也各有差异。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教学中注重读图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
四、加强学生绘图训练,提高读图综合能力
绘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观察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绘制简单图示的过程是通过动脑后的动手过程。
例如,“七大洲四大洋”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世界地图描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图的特征: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其余大致呈三角形(欧洲正三角,其余倒三角),在此基础上用笔勾勒出七大洲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分布图。然后,老师运用“一笔画”的绘图技巧,在黑板上绘制示范图,并引导学生模仿绘制“一笔画世界”,同时以顺口溜方式记忆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和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完成绘图后,在图中填写相关名称的地理信息。
图“一笔画世界”
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地图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紧抓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七年级;地理;读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谓阅读地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考查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乐观。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无法正确认识地图,无法获取地图中的知识点,从而影响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初一开始重视读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对读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积累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完全的。有的学生连经纬线、经纬度都不熟悉,何谈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呢?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例如,掌握地图三要素,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是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教学“经纬网”时,组织学生收看视频、操作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度数东增为东经,度数西增为西经;度数北增为北纬,度数南增为南纬”的规律,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兴趣。
此外,地理各章节的内容也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构建起地理知识体系网络,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基础知识库,这样便于在需要解决问题时能随时“取出”使用。例如,在教学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时,教师应着重分析已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这种知识联系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养成看图习惯,掌握读图“三步走”
众所周知,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不断地正确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读图“三步走”很重要,具体是:一看地图名称,识别地图类型;再读地图图例,认识地理事物;三是精读地图具体内容,获取相关地理信息。“三步走”的读图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掌握读图方法,加强读图技能训练
在七年级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图的判断”等内容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学好这些内容,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历程和思维特征,导致他们阅读这类地图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读图方法,帮助学生读图,获取图中蕴涵的地理信息。
1.“五读一分析法”
等值线图是地理教学中常见而重要的地图类型,学生读这类图时倍感困难。针对等值线图的阅读,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运用“五读一分析法”:(1)读数值:注意同线等值,全图等差距一致;(2)读极值:读出最大值和最小值;(3)读延伸方向;(4)读疏密程度;(5)读弯曲状况;(6)分析成因。
例如,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读图,并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河流发育在山谷”。使学生体会到读图过程中正确掌握读图方法的重要性。
2.“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
判讀世界气候的类型图是七年级地理知识难点之一。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帮助学生突破读图困难。
例如,下面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针对这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曲线和柱状所表示的正确含义,然后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
(1)以温定带:看1月平均气温的高低判断气候类型。读图时以1月平均气温(T)中的两个数值(15℃和0℃)作为气候判读的参考值。一般来说,当T>15℃为热带气候;当T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当T<0℃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如果7月T<5℃则为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依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情况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一般降水类型分四种,即: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全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寒带气候;剩余四种气候类型为夏雨型。
上述读图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学会思考。
不同的地图类型,承载着不同的地图信息,读图方法也各有差异。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教学中注重读图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
四、加强学生绘图训练,提高读图综合能力
绘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观察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绘制简单图示的过程是通过动脑后的动手过程。
例如,“七大洲四大洋”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世界地图描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图的特征: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其余大致呈三角形(欧洲正三角,其余倒三角),在此基础上用笔勾勒出七大洲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分布图。然后,老师运用“一笔画”的绘图技巧,在黑板上绘制示范图,并引导学生模仿绘制“一笔画世界”,同时以顺口溜方式记忆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和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完成绘图后,在图中填写相关名称的地理信息。
图“一笔画世界”
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地图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紧抓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