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运用生成,邂逅更高远处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课堂,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智慧的灵动,流溢着自由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这样的课堂,在师生的多元互动中,在集聚与生成着丰富的动态教学资源的同时,不断重组、生成、推进着新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如何智慧运用生成性策略,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认识的多维拓展,实现信心的重塑、情感的绽放和个性的张扬,实现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呢?教学中,只有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碰撞、热烈共鸣,才能形成精彩课堂。
  一、尊重生成,张扬个性,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课堂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学生总会即时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想法。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权,尊重学生多彩的个性,珍视学生的大胆猜测和设想,果断地放弃精心的预设,冷静对待生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提出质疑,发表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见解、理解和感悟,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构建起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的课堂。
  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吟诵,理解了诗的大意后,教师让学生紧紧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探索。在交流时,突然有学生提出:“诗人为什么用‘一枝’红杏呢?万枝红杏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么?”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调控,把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全班辩论,为学生深入学习诗文打开了缺口。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万枝红杏才能表现出春天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有的学生说,万枝红杏似乎更能表现出春天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但这样改诗境全无。有的学生说,正因为是一枝红杏,才使人感受到红杏冲破围墙、溢出园外的蓬蓬勃勃及关锁不住的生命力,体现出作者由找不着园子主人的失望转为看到这一枝杏花的欣喜心情。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形成了和谐共振的激励场景,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走向智慧的、有价值的生成中,张扬了自由的个性,创新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思维得到了尽情的绽放。
  二、适时生成,激活思维,收获预约之外的精彩
  课堂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在师生不断地互动交往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灵性进行着共享、碰撞,使课堂出现了一个个“生成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点”,巧加选择、聚焦、利用、放大,让生成尽显它的精彩。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动态生成进入理想状态,才能激活思维,唤醒沉睡的潜能时空,收获预约之外的精彩。
  如《雨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交流自己理解的内容或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们都大胆地提出疑问:“小哥哥自己使劲地踩着水”,为什么却叫“妹,小心,滑”?摔了一跤嘴里说“糟糕——糟糕”,为什么“脸上却迸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小心地跑,为什么心里却希望“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是不是十分矛盾。于是,教师抓住这一细节,增设了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雨后玩水的体验中进入文本的意义世界,从中悟出诗句所蕴涵的轻灵童趣和浓浓的人文情怀。学生讨论后,有的说,因为小哥哥的水花溅得高,所以他有一丝骄傲和自豪。有的说,让妹妹“小心,滑”,体现出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和爱护。有的说,因为摔跤对于小哥哥来说也是一种乐趣,所以他迸射出兴奋和骄傲。有的说,因为小妹妹看到小哥哥摔了一跤那么痛快,心里无比地羡慕,所以心里却希望“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样,学生在矛盾的顿悟中,体验到了小哥哥踩水的欢乐之情,以及关心小妹妹的诚挚之爱,达到了与文本、与诗人、与小兄妹俩心与心的交融。教师巧妙捕捉有价值的动态“生成点”,进行适度引领和点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收获了意外的精彩。
  三、拓展生成,丰富内涵,让课堂流溢生命的动感
  课堂教学中,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仅应智慧地将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现场设计的范畴之中,而且还应对生成的资源进行适度拓展和发挥,以丰富课堂内涵,在对生成性资源具体化与丰富化的动态发展和超越中,实现对文本的拓展延伸与再创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燕子》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启发学生想象燕子在电线上歇息时的美妙意境。学生有的说,燕子停在电线上,就好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有的说,这么多小燕子连成了一组美妙动听的五线谱……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那停着的燕子像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上跳跃的音符。”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呀!教师以学生的这一亮点为切入口,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呢?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 “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把美丽洒满大地,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春天是一首动听的歌,燕子和蝴蝶一起飞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歌唱这美丽的春天。”“春天是一首诗,草地用露水点出了春天亮晶晶的眼睛……”这样,教师抓住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有机地扩充延伸,丰富和激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形成多维的开放与弹性的教学方案,更要追求课堂教学现场的有效生成,充分发挥为师者的智慧,适时把握和运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用思维启发思维,用智慧碰撞智慧,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过程。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学”是基础和归宿,“导”则为引领和提升。“导”立足于“学”,当然“学”又少不了在疑惑处的“引导”和对重难点的“指导”,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循环往复,其推进机制则基本表现为顺学而导,如此方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尝试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顺学而导,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实效。  一、顺学而导概念的理解  对小学第三学段语文综
编辑同志:我母亲半年前腰部患带状疱疹,现在她的皮肤损伤已经康复,但却留下了患处的神经痛。她晚上经常疼得睡不着觉,需要吃止痛片才能控制。我想知道有何好的方法治疗神经痛?
当下,“减负增效”是教育的热门话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轻书包还给学生”,是教育的热门口号。如何在“减负”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
什么是医疗机构?如何设立医疗机构?律师同志: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一个出生刚刚3个月的婴儿由父母抱着来到卫生防疫站口服第一颗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教学要把识字作为目标,丰富学生的识字资源,扩大识字量。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单元对此采用了组合和编排的方法,串联识字
早在500多年前,印第安人就用松树叶与松树皮熬水服用来治疗各种疾患,但其中奥秘不得而知。直到30年前,法国科学家马斯魁勒博士从中提炼出一种特殊物质,命名为原花青素,这才解开了
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忽视学科本身承载的基本任务,使课堂教学失去学科本味;既要看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直观性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因夸大其作用而滥用、误用,应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现象一】“无边资源萧萧下”  有些教师不知取舍、不辨真伪、不加整合,只顾一味地把搜索到的网址和网站资料展示甚至灌输给学生,结果学生或一片茫然,或无所适从。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时,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