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绩效考核“三道关”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初,母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时,母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对考核指标进行了严格“把关”,下属企业与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讨价还价”,最后,尽管下属企业认为个别指标定得偏高,有一些不尽合理的方面,但还是服从签约。没想到,两个月后,母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与所属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干部对调交流,业务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从年初的考官变成了被考核者。年底进行绩效评价时,曾经设定指标的考官感觉指标定得不甚合理,后悔当初自己把关太严,当初的被考核者如今却坚持“按规则办事”。母公司分管领导在考核会议上则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看样子,干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屁股指挥脑袋’的现象。”从实践过程来看,绩效考核始终存在着“猫和老鼠的游戏”,导致责任双方始终在考核价值认同、规则制定以及结果评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
  从操作实践来看,绩效考核应该把好以下“三道关”:
  一是把好“价值同位关”。所谓“价值同位”,就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目的、结果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以及价值认同具有正相关的协同认识,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考核者、被考核者以及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受“本位主义”的影响,主管部门在绩效指标制定时总是想方设法把好关,最大程度挖掘下属企业的潜力,生怕下属企业有所保留;下属企业也在报送考核指标或预算时比较“谦虚”,尽可能自我降低要求,以期在年末考评时可以有意外的收获。这是正常的绩效考核逻辑和人性趋利避害的思考模式,但却不符合考核的激励价值导向。作为绩效考核的牵头部门,要“跳出考核看考核”,正确引导主管方和被考核方对考核的价值同位认识,要让双方认识到绩效考核绝不是“抓辫子”、“打棍子”、“扣票子”,而是通过绩效考核及其关联的配套措施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把好“价值同位关”,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挂钩”:
  ●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关键指标挂钩。年度考核的关键指标原则上应是前三年的平均值,而任期考核的关键指标则采用市场对标的方式,从而避免年度考核的大起大落和与任期考核有关的博弈现象。
  ●年度考核与薪酬挂钩。关键要统筹好基本薪、考核薪、风险薪的比例设置,本着鼓励导向的原则,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三者的比例,尽量做到在考核结果不要太“冒”和被考核者能够承受风险和
  责任的前提下,让被考核者获得“被鼓励”的感觉。
  ●绩效考核与干部考核挂钩。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甚至与实际情况脱钩,导致有些干部在一个位子上“从黑发做到白发”,除了通过考核可以拿到一定的薪酬外,很难再获得提升,即使考核分数较差也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长此以往,会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一方面要让干部考核的结果在绩效考核中占有一定比重(一般不超过20%),让被考核者充分认识到干部考核不是走过场;另一方面,根据两者考核的结果,定期对干部进行横向交流、上下交流或者晋升,以发挥考核的同位导向作用。
  二是要把好“一视同仁关”。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的就是大家都是兄弟,何必自相残杀。绩效考核中也会遇到类似的现象。有时业务主管部门在年初商定考核指标时,下属企业明明都是同类型企业,但在制定加分标准时往往存在差异:同样一个项目,甲公司完成了可以加三分,乙完成了却只能加两分,同样完成了额外的项目,有的给予加分,有的却不予加分。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导致在年终考核评定时让被考核对象之间争得面红耳赤。
  另一方面,由于各个主管部门的考核取向不同,有的主管部门设定评分标准时较松,有的主管部门设定得较紧,同样会导致表面上的不公平。这就是考核的“一视同仁”问题。
  把好“一视同仁关”,关键要做到三方面的平衡工作:
  ●把好“规则”平衡。业务主管部门往往会站在部门利益的角度去设置指标和评价标准,同时也会因为部门偏好,对下属同类型企业表现出潜意识的“厚此薄彼”,这就要求考核牵头部门在最终签订目标责任书前做好统筹平衡工作,列出同类型企业所有的加分项和减分项。在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后,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把好“奖项”平衡。业绩考核中往往会出现特殊奖励或专项奖励的现象,有的企业设置特殊加分项,有的没有设置特殊奖励,致使最终考核评定时的不公平现象。有时,表面上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设置特殊奖励,但其实是对个别很难设置特殊奖励项的企业产生了间接的不公平。因此,牵头部门要统筹面上平衡,尽量不要在考核中出现间接歧视或特殊化倾向。
  ●把好“个性”平衡。业务主管部门在设定指标和评分标准时要“因企制宜”,做到个性化考核。比如,同样是房地产企业,如果均设置“获奖”加分这一指标,则可以将“实力强的企业获得国家级奖项”和“实力较弱的企业获得省部级奖项设置”这两种情况列为同一加分标准,达到“起点不同、要求不同”的加分间接标准,这样既可以避免“鞭打快牛”的现象,也可以解决“弱者恒弱”的问题。
  三是要把好“裁量反馈关”。按道理说,绩效考核的年终评价反馈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难以厘清的纠结和争议。如在一次绩效评价中,一家被考核企业出现了安全事故,除了按照安全事故的评分标准扣分外,因为曾在整个目标考核责任书的约束性指标中明确规定“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当年考核为不合格”字样,大家对此产生了严重分歧,有的认为这属于维稳工作的范畴,有的则坚持要记在当事部门身上,而最关键的牵头部门则表示“应该是针对被考核企业所有工作而言”,最后大家咬文嚼字,争论得面红耳赤。
  把好“裁量关”,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集体审议原则。绩效评价中经常会出现“主管部门说了算”的现象,以体现部门的权威,这其实是对绩效评价的一大误解。特别是在公司领导还兼任部门领导的情况下,一旦部门坚持某种意见,则会间接降低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这是绩效评价的大忌,务必坚持听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集体最终决策的原则,否则评价将失去公允性。
  ●坚持回避原则。一旦出现评价标准歧义现象,应该坚持让主管部门回避,即对于争议的评价主管部门不再发表意见,而是由不相关的其他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裁量,体现评价的相对客观公正。
  ●坚持反馈到位原则。所谓反馈到位,既包括及时向被考核企业反馈结果,又包括将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被考核企业。实际工作中,出于某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只反馈结果、不反馈问题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反馈的片面性,不利于来年绩效的改进和提升。因此,一旦考核结果最终被裁定,应该第一时间反馈给被考核者,除了便于兑现奖惩外,更要让被考核者对存在的问难和绩效改进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在来年的考核中“再接再厉”。
其他文献
来信咨询:请问,2012年4月28日后生育的参保女职工,已经按照当时的政策享受到了90天生育津贴待遇,是否还要补发8天生育津贴待遇?  专家解答:2012年4月28日后生育的参保人员按照新政策未享受到98天生育津贴待遇的,如果在享受生育津贴待遇期间未存在停保、转换身份、欠费等情况,将给予补发8天生育津贴的待遇。补领这8天生育津贴待遇需提供以下材料:  1.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卡)复印件;2.《女职
王曾是宋朝的一名官员。有一次他在出差途中听到一对母女在路旁哭泣,哭声甚悲,王曾就询问附近邻居,邻人说:这对母女家里很穷,又欠了公家的钱,官府催逼得紧,故此准备把女儿卖掉来还债,所以才痛哭不止啊!王曾于是登门拜访这对母女,了解到的情况确如邻人所言,就对这位母亲说:“你可以把女儿卖给我,我因为做官,经常路过此地,这样你们母女也可以时常见面。”随后,王曾付给母女偿还债务的银两,并约定三天后将其女儿带走。
曾有这样一位推销员,他在为著名的香皂公司高露洁推销香皂时很不顺利,接到的订单很少。他很担心失业,因而每当他推销失败时,他就会在街上走一走,仔细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呢?有时他还会返回去询问商家:“请告诉我刚才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您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意见和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这种真诚、谦虚的态度换来了许多珍贵的忠告,也赢得了客户的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向樵夫求救,樵夫让它躲进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狐狸经过,樵夫说没有,但他的手却暗暗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可是猎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细节就离开了。狐狸见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转身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说:“我救你一命,你说走就走,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吗?”狐狸讥讽地答道:“要是你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一样,我肯定会向你感恩道谢的!”  表里不一、笑里藏刀,交友助
特邀嘉宾  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员工关系及合规经理:蒋先桂  悉地国际集团HRBP:程 燕  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HRM:刘 艳  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HRM:Ivy Gu  来伊份HRM:田华珍  点评专家  劳达集团资深顾问:李婷  案例一:沈某系上海某电子商务公司员工,在该公司担任产品总监一职。2011年10月,沈某参与了一个项目,在项目中负责决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产品的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老子《道德经》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论语·八佾》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列子·黄帝》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列子·说符》  物种以竞争
重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听康熙在痛斥贪污现象时说:“自朕继位以来,以为鳌拜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鳌拜以为吴三桂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吴三桂以为葛尔丹是最大的敌人。这一路斗下来才发现,最大敌人就在这乾清宫!就是我们自己!”由此联想,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依附着两个自己: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这两个自己是一对天生不和的兄弟,每天都在战斗,都在试图打败对方。随之,我的心得被反应机敏的洪诚阳延伸开去:“商场中,有伙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近20年时间,与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是最快的。但同时,201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7.4%。  专家指出,我国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才红利。从数据看,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文化,硬抄照搬是不行的。公司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有一整套健全的价值观,而且要忠实地严守。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为企业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使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巧妙运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创新和科技创新在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光明网评论,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向创新要动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