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来源 :经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数字经济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理论为基础,研究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间时序非线性交互关系,分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基于江苏实证分析,测算江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研究表明,2014-2018年期间,江苏数字产业化对产业数字化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产业数字化对数字产业化也具有较好的拉动效应,虽然在某些年份呈现协调度不高的情景,但江苏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度与协调度逐年提高.
其他文献
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盘审视,经过脱贫攻坚期的不懈努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筑了“四大坚实基础”,即组织基础、防返贫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两大战略衔接还受到乡村振兴相关部门职责亟待明确和优化整合、扶贫资产资本管理低效、脱贫地区与非脱贫地区政策的非均衡凸显、农民的实际组织化程度低、基层人才队伍弱等五个方面问题的制约,亟需通过明确乡村振兴局职责、强化乡村振兴各相关部门职能协整、提升扶贫资产管理运营水平、缩小脱贫与非脱贫地区政策差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快构筑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优势,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对加快推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意义重大.2021年,河北经济稳中有进,“三新”经济表现亮眼,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外贸成为经济增长“引爆点”.但同时,受经济复苏、政策效应以及国内疫情散点式突发等多重因素影响,河北经济在供应链维稳、工业生产提质、项目投资和需求拉动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要抢抓“三件大事”重大机遇正在加速转化为河北发展强大势能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深挖潜力,精准施策,集中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21世纪最为严重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突发性、不确定性、跨域性、复合型等特征亟待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协同治理.疫情防控初期存在的预警不足、研判失误、应急治理偏差、医疗物资储备不足、治理能力有限等问题,仍是日后重大疫情防控和应急治理中需高度关注的问题,须从健全法制、加强区域协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体系、提升府际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明确府际权责关系,完善重大疫情事件中的府际应急治理.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对营商环境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8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3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地区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知识溢出水平、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以及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城市异质性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改善效应仅仅发生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非直辖市及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型城市中,知识
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理论上分析最低质量标准、品牌成员数量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三者关系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就最低质量标准与品牌成员数量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最低质量标准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门槛特征.结果 表明:最低质量标准与品牌成员数量呈正U形曲线关系,随着最低质量标准的提高,品牌成员数量先受成本效应的影响而下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