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条件对大鼠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生理功能的影响

来源 :军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定频振动、正弦振动、随机振动等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时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伤员转运、医疗后送中载具减振设计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32只大鼠通过横断脾实质复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G)、定频振动组(FG)、正弦振动组(SG)和随机振动组(RG).将创伤休克大鼠模型分组置于振动平台,分别施加定频振动(8、16、32 Hz)、正弦振动(5~50 Hz)和随机振动(10~500 Hz),于实验0、15、30、45、60 min监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指标,对照组观测相应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并在60 min实验结束时活杀大鼠,统计出血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特定固定频率振动使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45 min后)、心率(30 min后)显著下降,对呼吸频率的影响不显著;各振动条件均使创伤休克大鼠出血量增加.结论 特定全身振动可引起创伤休克大鼠心率下降,出血量增多,对大鼠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体温调节能力产生影响不确切;不同振动条件对创伤休克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评估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2月1日至2月20日同济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COVID-19的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面孔情绪认知损害特点及其与注意、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选择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0例PD患者为实验组,同期选择我院30例在年龄
目的观察曲唑酮联合托吡酯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因反复头痛发作而就诊的偏头痛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选取疑是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血小板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变化规律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92例30(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是胆汁酸在肝内及体内蓄积而诱发的肝脏病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肝细胞胆汁酸稳态、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纤维化、肝再生有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一项革命性的蛋白质三维形状测定技术正在蓬勃发展.2020年2月初,一个收集由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测定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结构的数据库,获得了第10000个数据条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