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组织中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纳米脂肪与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中细胞含量、成分及活性的差异.方法 将12例健康求美者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组织制备成纳米脂肪及SVF的悬液各12份,通过锥虫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对两组的细胞数量及成分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细胞于体外培养,取两组第6、13天的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油红O及HE染色.结果 12份纳米脂肪悬液和SVF悬液比较结果:细胞的平均数分别为(1.85±0.73)×106/ml和(5.57±2.63)×106/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中(CD34+/CD31-/CD45-)的平均数分别为(1.92±0.57)×105/ml和(3.07±0.87)×105/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CD34+/CD31+/CD45-)的平均数分别为(5.09±1.06)×105/ml和(0.19±0.06)×105/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纳米脂肪悬液和SVF悬液,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ADSCs(CD73+/CD90+/CD31-/CD45-)平均数分别为(4.23±1.63)×10/ml和(5.11±1.33)×105/m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时,平均数分别为(7.48±1.57)×105/ml和(4.67±0.87)×105/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13天时,油红O染色可见两组细胞内出现红染.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纳米脂肪悬液中细胞总数量及ADSCs数量较SVF悬液中的少,但其中内皮细胞数量较多,同时其中的ADSCs通过体外培养与SVF中的相同,可明显增殖,并出现细胞内成脂,这为纳米脂肪在辅助脂肪移植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面部老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对16例面部老化的求美者先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下颌缘注射16~30 U,额纹区注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2年5月至2017年12月,对收治的182例面部老化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填充.选取大腿或下腹部作为供区,采用肿胀吸脂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