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写作之余,常悬壶行医。一天,员外顾迪登门拜访诉说其子顾斐胸闷气短、不思饮食、日渐消瘦,请其诊视。施耐庵来到顾家,只见顾斐面容惟悴、眼睛无神,问他何时得病?何处不适?他答非所问,口中支吾:“此木是柴山山出。”施耐庵觉得奇怪,便问员外:“公子是否婚配?”员外答道:“本乡莫家小姐,自幼与儿青梅竹马,两相情愿,情投意合。”施又问:“公子发病前,与小姐有无书信来往?”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写作之余,常悬壶行医。一天,员外顾迪登门拜访诉说其子顾斐胸闷气短、不思饮食、日渐消瘦,请其诊视。施耐庵来到顾家,只见顾斐面容惟悴、眼睛无神,问他何时得病?何处不适?他答非所问,口中支吾:“此木是柴山山出。”施耐庵觉得奇怪,便问员外:“公子是否婚配?”员外答道:“本乡莫家小姐,自幼与儿青梅竹马,两相情愿,情投意合。”施又问:“公子发病前,与小姐有无书信来往?”员外即唤出书童,书童说:“月前莫小姐丫头送来一书,公子看罢,初时高兴,随后紧锁眉头。”施耐庵一听,心中已明白八九,便说:“有对了。”顾斐便睁开双眼,口中念道:“此木是柴山山出。”施耐庵随口对道:“因火随烟夕夕多。”公子顿时精神振奋,在床上坐了起来,问道:“请问先生,‘山石岩前古木枯’可有对吗?”施耐庵略微思索,便道:“白水泉中日月明。”顾公子闻之大喜,却忘了自己病在床上,便一边下床,一边吩咐书童,快备酒菜,款待先生,施耐庵附耳悄悄问道:“难道公子意中人出对难君?”公子耳根一红,点头。原来一月前莫小姐想试一试顾斐才华,暗差丫头送去两句上联,求对下联。对不上,便不许婚配。顾斐搜肠不得对,才闷出病来。
顾员外见儿子经施耐庵点拔,病便好了,惊喜不已,问道:“施先生,在下不解,且听明教。”施耐庵答道:“公子求对不得,思虑过度而伤脾,故茶饭不思,悲忧过度而伤肺,故胸闷气短,心病还须心药治,才能有效。”员外闻言,恍然大悟。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我今年78岁,退休前是市拖修厂负责人,1990年我从厂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在职时忙得团团转,怨声连天,一旦退了下来,无所事事,还真不适应,整天是“三饱一倒”,精神恍惚,体重和血压同时上升。老伴儿和子女们总是想方设法让我运动。我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真的病倒了,老伴儿年纪和我不相上下,子女们也都有工作和家庭,我不能拖累他们。我对他们说,放心,今后我再也不“三饱一倒”了。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也是老
读贵刊,福不浅;歌盛世,尽开颜。期期读,常常研;栏目新,内容鲜。良方多,奇效显;指迷津,解忧烦。养生苑,华章篇;传妙招,体康健。长寿道,受启迪;养生经,润心田。中老年,最宜阅;增知识,益匪浅。众编辑,作奉献;品格高,呕心血。结好友,常宣传;觅知音,建家园。翁妪伴,福祉全;夕阳红,霞满天。赞贵刊,诗余言;永和谐,乐延年。养生歌曹永庆人生天地间,身体是个宝,健康若失去,一切全完了。若要身体好,运动离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觉中2008已经离我们远去,2009的脚步声悄悄来到耳边。回首这一年难忘的岁月,雪灾、地震压不垮中华民族的意志,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显示了国运昌盛。《现代养生》杂志也在广大读者和各位作者的支持下成功改版,并得到了大家的首肯与喜爱。“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在这万象更新岁初时节,《现代养生》杂志社全体员工决心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2009
生活中,很多人把老年人的性生活当成笑料,认为老年人的性行为是“老不正经”。许多年轻子女发现他们的父母还有性生活,会认为是“丑事”。丧偶的老母或老父再嫁娶,孩子们通常会不理解甚至暴跳如雷,觉得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还有不少人认为,性生活会损精折寿,老年人再过性生活对身体有害,等等。这些传统观念的压力,加上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使许多老年人自觉地放弃了“性福”的权利。正常情况下,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在生理上
摸——摸脚自诊病,防患于未然。经常用手指触摸你双脚的各个部位,如触摸到皮下组织有结节、硬块或水泡样的感觉,且感到疼痛时,说明该处所对应的内脏器官已发生病变或功能不正常,应及时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全息理论认为,人的双足恰似整体的缩影,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自己的“反射区”。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功能的正常与否,都会在脚部各自的“反射区”反映出来。因此,脚是人体健康程度的一面镜子。故摸脚能诊
编者按: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人类将追求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的完全健康。中国正面临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战略转折,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中国民众,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两千多年前,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医学的崇高境界是“消患于未兆” 、“济赢劣以获安”。同时还提出了“未病”、“欲病”之说,并有名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如果是按未、欲
中国有句俗话:“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意思是说某些危险因素平时就在我们身边潜伏着,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危险,稍有疏忽,其“杀手”本色就会暴露出来。小则伤害身体,带来痛苦,大则对生命产生威胁。老人由于身体退行性变化,动作反应变慢,常常会出现不测。老人在遇到危险状况自救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认真分析眼前发生的情况,为自己采取最有效的自救与求救方式。摔倒骨折不要急于爬起来。在神志比较清楚后,慢慢地从远端到
砭石是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魂宝。根据《黄帝内经》等多部古典记载: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为我国独立并存的五大医术。砭为五医之首,针灸之母也。因制砭佳石的匮乏,自东汉以来,已失传二千多年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考古的发现,高科技的检测,使历史尘封的古砭,又重现人间,大放异彩,深受国内外广大群众的欢迎。一、古砭石重放光芒砭石产生于新石器时期。最早,有“路史”记载“伏羲尝草制砭,以治民疾”。距今五千
《养性延命录》由南北朝时齐梁的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家陶弘景所撰,分两卷六篇,上卷有《教诫》、《食诫》、《杂诫祈禳》,下卷为《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围绕养性延命的宗旨,阐述相关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大量气功养生的内容。陶氏论气功养生,提倡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一、《服气疗病》与静养心神在静养方面,陶氏特别重视调息的作用。调息是气功锻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古人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打电话总也记不住号码,东西买多了计算起来就很费劲……凡此种种,惹得许多中老年人人心惶惶:该不是往老年性痴呆方向奔吧? 严峻的事实告诉人们:如此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有人曾对6000名中老年人作过调查,发现其中有70%记忆力减退,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报告的76%相近。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也曾对5055名55岁以上的上海市区老年人作过调查,发现其中有4.69%患老年性痴呆,44%有轻度智力减退。以上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