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硕士生导师教育行为评价的缺失与错位

来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出我国硕士生导师在教育行为方面的“不作为”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认为我国硕士生导师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硕士生导师教育行为评价体系中,普遍缺乏明确的硕士生导师教育行为规范和对硕士生导师教育过程的评价,同时,还存在着以准入评价代替发展评价、以科研评价代替教育评价、以学位论文评价代替教育效果评价等错位评价现象,这些都使得高校对硕士生导师的教育行为监管不力,以致硕士生导师的“不作为”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我国硕士生导师教育行为评价的策略
其他文献
认为学科制度是一种对知识生产与人才养成同时进行规范的整合性制度,这一制度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看,都是利弊相随的,因此作为制度中人应该具有反思的能力。着重对“学科”
论述了什么是课程权力和研究生应有哪些课程权力,分析了当前研究生课程权力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研究生个体精神自由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加强研究生课程权力的措施.
在探索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基础上,比较德国传统“师徒制”与新型“结构化”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师徒制”模式重视博士生尽早融入导师的教席工作,旨在为未来的教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