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深化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且也发挥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勤工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虽然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必须要通过实践应用,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勤工俭学这个途径,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非常敬仰读书的知识分子,而对劳动和劳动者是非常鄙视的,这些错误思想对学生是有一些不良影响的。同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孩子也不多,家长多是娇生惯养,一手包办,甚至一切生活琐事都不用孩子插手,使得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那些在孩子眼中“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更是避而远之了。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摒弃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新型的劳动观,引导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劳动进行勤工俭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进而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有些学生虽然在学习上能力不高,但是在勤工俭学劳动中,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劳动能力都不错,是其他学生无法比拟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适度劳动可以调节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团队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懂得和他人合作的高素质人才,因而素质教育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勤工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途径。在很多的勤工俭学活动中,或者需要全班合作,或者是小组合作,都要与人合作,并肩作战,才能完成任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形成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将自己的能力融入到集体中去,以便发挥更大的力量。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比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效果更好。
  (四)增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力度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资源,勤工俭学就是开发校本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打造富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开发项目,可以是劳动基地,也可以是实验基地,这都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进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比如学校建立一个劳动基地,这就要涉及很多知识,如丈量土地、准备苗种、病虫害的防治等等,学生在实践中既复习、运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数的。这样的校本资源开发既符合实际又富有成效,无疑是成功的。
  (五)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使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知识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比实践产生很多的疑问,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在这些探索中必将出现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这样萌芽发展了,创造性活动也会随之展开。
  二、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的具体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多方考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勤工俭学项目,切忌不合时宜、盲目追风。这里所说的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看学校实际,即看看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经济结构,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勤工俭学的项目,或者是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发展种植业,不要搞“一刀切”。比如学校是寄宿制学校,那么可以发展养殖业,利用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养一些猪,作为对学校经费的适当补充。二是要看学生实际。也就是说看看学生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如在非寄宿制学校发展养殖业,就是不可取的。因此,开展勤工俭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兼顾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达到勤工俭学的经济效益。
  (二)拓宽思路,争取多方面、多渠道的支持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校内,还要拓宽思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以便将勤工俭学项目落到实处。比如学校想要建立农业劳动基地,就要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在划拨基地、种苗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也要和林、牧、农各部门以及社会上的企业取得联系,有合适的项目一起合作,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这些途径都可以使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更加广泛,对学生的锻炼更加多样化。
  (三)将勤工俭学与学科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勤工俭学项目与一些科目教学联系起来,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又能完成勤工俭学任务,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比如,将勤工俭学与劳动技术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或者让学生去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或者是举行一些“小科技”“小发明”等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再如,可以将勤工俭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让学生设身处地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把握勤工俭学的正确方向,确保勤工俭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勤工俭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是育人,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目的,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选择与学校育人目的一致的勤工俭学项目,加强规范管理,并不断地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把握勤工俭学的正确方向,逐步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考核、表彰办法并形成制度,确保勤工俭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要重视勤工俭学活动,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并不断地推进、深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务。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语言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如此.良好的教师语言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魅
摘要:教师要想改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全面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激励主动创新;激活激情,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品主题。  关键词:兴趣教法 创新 激情  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尤其是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担负着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的双重重任。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全面
简介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性能与应用,重点阐述了低温等离子处理法、辐照接枝改性法、化学氧化法和电晕放电法4种常用的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改性方法的研
本文以绥化是为研究区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手段,对绥化市湿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绥化市共有湿地3683.8km2,主要有水域、滩涂和沼泽湿地三种类型,其中沼泽湿地的面积最大,绥化湿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庆安县、绥棱县和海伦市。
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铜前处理所用涂料及工艺,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所用涂料及利用其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所述涂料由质量分数15%~40%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