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人远离“三鲜”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朋友老朱是一企业高管,应酬繁多,某日酒足饭饱后,正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左脚趾关节处剧烈疼痛起来,像被什么猛烈地啃咬,一下子连身子都直不起来了。他急忙到医院挂急诊,这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其代谢产物尿酸在血液中积聚,因血浆尿酸浓度超过饱和限度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第一次发作多数在夜间,在发作之前1至12小时,病人会有些预感,但预感期一过立刻发生激烈的疼痛,而且疼痛程度一分一秒地增加,且在24小时之内达最高峰。开始时常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患者还可出现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症状。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天至10天,开始时每隔几个月或1到2年发作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发作几次。在痛风反复发作后,会导致关节变形而难以活动。约有半数病人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之为痛风石,实际上是尿酸盐结晶物。
  痛风首先在西方富有的学者、名人中发现。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从性别上看,痛风“重男轻女”,男女发病比例为20:1,发病年龄一般在30至70岁之间。发病者多为公司职员、大学教授、作家、医生等高收入的脑力劳动者,且他们中的大多数爱吃肉,贪酒,也就是说痛风与饮食及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防治这种疾病必须从饮食入手。
  
  一、远离海鲜
  
  一般来说,我们根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多少将它们分为三类:
  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在50毫克以下。如粮食中的大米、小米、小麦、养麦、红薯:蔬菜中的白菜、芹菜、韭菜、黄瓜、苦瓜、青椒、萝卜;水果中的苹果、梨、桃、西瓜;牛奶和蛋类等。
  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50毫克~150毫克。如米糠、麦麸、豆类及豆制品;猪、牛、羊肉和鸡、鸭、鹅肉;多种鱼、虾、蟹等。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150毫克~1000毫克。如猪肝,牛肝、牛肾、带鱼、沙丁鱼、白带鱼、白鲇鱼、牡蛎、蛤蜊、凤尾鱼、鲱鱼、浓肉汤和火锅汤等。
  不难看出,海鲜类食物嘌呤的含量都不低,因此,痛风病人应少吃海鲜,并多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二、鲜啤
  
  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因此痛风患者更不能喝。酒精会抑制糖异生,尤其是空腹饮酒,使血乳酸和酮体浓度升高,最终使肾排泄尿酸减少。
  
  三、鲜货
  
  痛风不存在季节多发性,但临床观察发现,高嘌呤食物上市多的季节,往往患者也会增多。春季,香菇、蘑菇、草菇、芦笋等各类鲜货相继上市,而这些都是临床上已证实的高嘌呤食物,引起痛风的几率较大。
  痛风发病后的治疗要视病情而定,若是急性发作时,当然是以解决不适感为首要任务,镇痛消炎的药剂往往是必须要用的,但这只能缓解病人的疼痛。而如何通过饮食来控制病情,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才是治疗的真正目标所在。
  第一,限制总能量,保持适宜体重。
  有研究发现,肥胖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共同发病因素之一,痛风患者中有52%的人是肥胖者。临床资料显示,肥胖的痛风患者在缓慢稳定降低体重后,血尿酸水平也会随之下降,男子的体重减少10%,可使血尿酸下降19.6mmol/L。当然,减肥的过程切忌减得过快,否则易导致机体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与尿酸相互竞争排出,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促使痛风急性发作。
  第二,多食用素食为主的碱性食物。
  水果、鲜果汁、马铃薯、甘薯、海藻、紫菜、海带等含有较多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在体内能氧化生成碱性离子,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量,可以使尿液中的DH值升高,有利于尿酸盐的溶解,西瓜和冬瓜不但属于碱性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更有利于痛风的治疗。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博客让我们的公司更加人性化。”戴尔公司金牌博客作者之一Lionel Mencha,ca说。
大连市郊高新区的英歌石村是个静谧的山村,青山环绕,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满山盛开的野花芳香异常,沁人肺腑。104岁老寿星王美茹老人就生活在这里。一进大院,王老向我们迎过来。她鹤发童颜,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当得知我们准备向她求教养生之道时,王老说:“嗨,我不知什么叫‘养生之道’,我只知什么是‘过日之道’。”  我出生在贫困的农家,从小就吃惯了五谷杂粮,粗茶淡饭的生活中学会了‘穷思乐’,只知干活不知愁。
电信核心网络在持续不断地演进。随着三大运营商进人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运营彻底打破了固话、移动业务分立运营的格局,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文章指出了电信核心网络
关于食物酸碱性及人体酸碱性的谬传    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各种途径听到或看到关于食物酸性和碱性以及人体酸碱性的说法,其中两个流传很广并被很多人(或产品)引用却无法查证的说法:一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二是,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说这些患者都属酸性体质。这两个听起来蛮有说服力但
所谓的“话音收入”成了一把悬挂在传统运营商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一旦这把剑掉下来……
时值九月,北方的人们可能正在享受夏末秋初的凉爽惬意,而南方的朋友却仍在过着夏天,健身房里的人也依然不减。很多人在夏季健身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练就一身肌肉好秀一下。但在这里提醒各位,肌肉和体形训练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一定要坚持不懈才能获得良好而长久的效果。  言归正传,夏季对于健身来说有很多好处。  首先,夏季气温较高,身体肌肉温度也比冬天高出许多,因此可以增强热身的效果。也由于这个原因,血液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