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病因分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重在考察学生对作品内容、主旨和手法的把握,对关键句子的解读和对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的理解、赏析与表述。影响学生得分的主要因素,往往不是知识和能力,更多的是阅读品质、答题方法与答题思路的问题,不善于依旨会文、依文会题,或脱离主旨,或以空对空,或以偏概全。
  
  一.游离主旨,流于肤浅
  
  高考文学作品的阅读,重在理清文本结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文章主旨。这样无疑能够强化答题的准确性,提高阐释的有效性,减少答题的盲目性、片面性、表象性。例如2008年湖北卷第16题,要求从主旨的角度概括“雾”的特点,70%的考生都能精炼地概括出“雾大”、“雾浓”、“雾白”的特点,却只能得0分。不能说这些考生都没有概括能力,只是没有结合文章主旨深入分析“雾”的“模糊性”、“遮蔽性”,忽视了对文意的整体把握,缺少答题时主旨元素的注入意识。因此,阅读答题的关键程序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整体领会并提炼出文章主旨之后再依旨答题至关重要。并能在各题的解答中自觉地注入主旨元素,如图:
  
  如此依旨会意,依旨答题,就会减少盲目性,避免雾里看花,真正做到成竹在胸,有效答题,不打擦边球。
  
   二.抽象笼统,以空对空
  
  问题:《总想为你唱支歌》第五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安徽卷)
  学生答案实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写胡杨林。这样写的好处是形象生动。”
  文章表达效果的阐释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和主旨(什么对象的什么精神)来回答,不能就一个“形象生动”了事。枯死的胡杨林没有生命,但作者却赋予其生命情态(挺立着不肯倒下),把死的东西写活了,这种写活的手法就是拟人。同时把枯死的胡杨林比作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把死去却不肯倒下萎败的胡杨林想像成牺牲却不肯倒下的战士来写,这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杨林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所以第二问的答案应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题干中如果有“试析”、“简析”、“说说”这类词语,答题时就常常需要三步拓展,
  
  考生答题往往千篇一律地写上一些诸如“含蓄”、“明快”、“形象”、“生动”等抽象术语,就草草收笔。答题时要尽可能关注题干中关键词,读懂题意及要求,尽量结合文本内容作答,并且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不打插边球。
   三.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问题:《总想为你唱支歌》最后写到“戈壁石”有什么作用?(2007安徽卷)
  学生答案实录:“戈壁石是大西北美丽的象征和代表,写戈壁石可以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
  答案指出了戈壁石某方面的作用,但还没能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回答此题,一要弄清本段文字所写戈壁石的特点;二要结合主旨,而全文的主旨就是歌颂大西北精神,号召走进大西北,改造大西北,而戈壁石乃大西北的象征,如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答题:(1)戈壁石的美丽揭示了大西北的美丽;(2)以戈壁石的诱人突出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3)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的主旨。
  考生阅读答题往往以只言片语代替整体感悟,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结果难以获得高分。回答此类问题常常需三步拓展:
  
  四.疏于审题,答非所问
  
  2008年湖北卷第18题为:“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6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学生答案实录:“我”陶醉在模糊想像中,雾虽不会说话,但呈现出美妙而神秘的面貌,它了解模糊给人的美丽。这个答案为0分,它完全没有按照题干要求从筛选信息的角度切入,无法回答“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的理由这个问题。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为:(1)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2)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想像从而增加审美情趣。
  本题答案的第一个方面是作者的观点,第二个方面是对这个观点的阐发。所以这第三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侧面,一是与清晰的事物比较,二是激发想像,三是增强审美情趣。
  为了避免答非所问,必须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主旨),如何表达主旨(手法)。在读懂文意的前提下,看清题目的要求,审视题目的限制,想好答题的取向,然后最大限度地满足题目的要求,不打乌龙球。
  
  邝培祥,华中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现阶段,杭州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观,公办学校对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就近入学,享
《三块钱国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阅读教学戏剧单元的自读篇目,是丁西林的一部独幕剧。根据中学剧本鉴赏的教学要求,教师只把目光锁定在杨长雄、吴太太等人身上。而当铺少奶奶在剧中戏份很少,仅是警察转述的人物,就被忽略了。殊不知该剧属于阅读教学范畴,在阅读教学注重“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①的今天,本文依据阅读教学的要求,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当铺少奶奶的形象是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语文是一门具有奠基作用的学科,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速度,同时还可以锻炼小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语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通过构建科学、良好的课堂,是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积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就目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明确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
在很多程度上,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主要看他的作文,因为一篇作文能真实地反映了他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及自己的个性思维和认知水平.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阶段对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2],乡村学生阅读量低、知识面窄,更加大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难度.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乡村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本文以多年的乡
期刊
在阿尔泰语系三个语族的语言中,锡伯语文属于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管理的六种现行语言文字之一,目前在新疆有4.5万余名锡伯族使用,并应用
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分析初中生不愿读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