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与波多解问题探究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振动和波的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解问题。可在求解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常常会漏解,这正是振动和波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振动中产生多解问题主要是因为振动具有周期性,振动物体达到某一位置可能有不同的时刻;在波动中,波形的周期性变化和同相质点振动的一致性是产生多解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例如,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振动方向有两种可能(正向或负向);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可能是波形传播n个波长后,又传播题给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只告诉波速的大小,则应考虑两种传播方向等。振动和波的多解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下面我们分别举例探究,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启迪。
  一、振动中的时间多解问题
  例1 地面上有一固定的圆弧形光滑槽,其弧长远小于圆的曲率半径R,槽边缘有一小球A,圆弧最低点正上方h高处有一小球B(如图1,两球半径均可忽略不计),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不计空气阻力,若使两小球恰好在圆弧最低点相遇,h和R应满足什么关系?
  解析 因为?垲R,所以A球在圆弧面上的往复运动具有等时性,是一种等效单摆。其圆弧半径R即为等效单摆的摆长。故A球运动到圆弧最低点所用时间tA为:
  tA=+(n=0,1,2,…),
  又∵T=2π,
  B球自由下落到圆弧最低点所需时间tB为:tB=,
  因为两球恰好在圆弧最低点相遇,满足tA=tB,则h=(2n+1)2R(n=0,1,2,…)。
  点评 充分注意到振动的周期重复性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二、波长多解问题
  例2 一列简谐横波水平向右传播,A、B是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两点。某时刻A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B恰好在平衡位置,如图2。已知A、B两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70 m,且20 m<λ<80 m,求波长λ。
  解析 因B处于平衡状态,振动方向未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1)B向下运动,因波向右传播,可画出此刻可能的波形如图3。由此可将A、B平衡位置间的距离d表示为d=λ+nλ(n=0,1,2,…),
  即d=λ+nλ=70 m,可得λ=(m)。
  又20 m<λ<80 m,可得  代入λ=,得λ1=40 m,λ2= m。
  (2)B向上振动,因波向右传播,可画出此刻可能的波形如图4。由此可将A、B平衡位置间的距离d表示为d=λ′+kλ′(k=0,1,2,…),
  即d=λ′+kλ′=70 m,可得λ′=(m)。
  又20 m<λ′<80 m,可得  代入λ=,得λ3=56 m,λ4= m,λ5= m。
  点评 波形的不确定性和B点振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本题多解。
  三、波速多解问题
  例3 如图5,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距离14.0 m,b点在a点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极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00 s后,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极大,则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A.4.67 m/s B.6 m/s C.10 m/s D.14 m/s
  解析 由a点的位移达正极大时,b点位移恰为零,可得该波的波长满足:
  λ+kλ=14(k=0,1,2,…),
  由经过1.00 s,a点的位移变为零且向下运动(也可由b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则该波周期满足:T+nT=1.00(k=0,1,2,…),所以波速的一般表达式为:
  v== m/sn=0,1,2,…k=0,1,2,…,
  取n=0,则当k=0时,v=4.67 m/s,当k=1时,v=2 m/s,
  取n=1,则当k=0时,v=23.3 m/s,当k=1时,v=10 m/s,当k=2时,v=6.4 m/s。
  故A、C选项可能。对B、D选项可将速度值分别代入v的通式中,则所得等式不成立,排除B、D选项。
  点评 波长的多解性和振动的周期性是该题多解的原因。另本题中n、k的取值不一定相同,若有的同学认为n=k,尽管能够选择出正确的选项,但思维方法是错误的。
  四、频率多解问题
  例4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1 s时的波形图如图6,求波的频率f。
  解析 题中未知波的传播方向,所以需对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和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又因为没有明确Δt=(t2-t1)与周期有没有关系,还要考虑波的周期性。
  (1)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有
  Δx=nλ+Δx0=4n+1(cm)(n=0,1,2,…)。
  又v=,∴v= cm/s=(4n+1) cm/s(n=0,1,2,…),
  ∴f== Hz=n+ Hz(n=0,1,2,…)。
  (2)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有
  Δx′=nλ+Δx0′=4k+3(cm)(k=0,1,2,…),
  又v′=,∴v′= cm/s=(4k+3) cm/s(k=0,1,2,…)
  ∴ f′== Hz=k+ Hz(k=0,1,2,…)
  点评 波的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波形的周期重复性使本题有两组解,每一组又有无数个解,导致多解。
其他文献
他是一棵树,一棵本不该生在那儿的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来自何方。风吹过,他就落在了那儿。渐渐地露出了枝芽,长成一株一米多高的小树苗,没有人会认为他会活下去,因为他的根根本就沾不到土壤。他的根只能在石缝中乱窜着,仿佛是个迷路的孩子。仅靠着石缝中渗透的丝丝水流,他活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那儿,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环境是陌生的,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己为什么会在他身上。  他是一座桥
2010年9月22日,又是一个中秋节。也是第一个,没有爷爷的中秋节。  几天前,我便开始不安,害怕面对那十五的月亮。漫步在静幽的射阳河畔,思绪应和着潮水起伏。中秋夜,万家团圆,我却独自逃出。我只想一路游走,一个人放纵思念。  阵阵的鞭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河对岸,人声鼎沸,却好像遥不可及。一条不宽的河流,却划开了天地的动与静。我站在静谧的河畔,张望着对岸的美丽。焰火在天空中炸开,却绚烂了一弯秋水,红
在中学物理中,有许多物理量和零有关,若恰当而巧妙地运用“零”的概念,常常会给解题带来生机。  一、加“零”  如图1所示,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电容C=20μF,上极板带电量为Q1=+4C,下极板带电量为Q2=+2C,求上下极板电势之差是多少?  解析:本题由于上下极板电量不等且电性相同,因此不可用C=QU计算。设想:若上下极板同时再充-3C的电量,即加一个电场强度为零的电场,不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