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为何没有“富民”传统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u9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志武的“天问”与荀子的思考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2010年出版了新著《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的书名实则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性的“天问”。在该书的自序里,陈志武谈到:“在我的老家湖南,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把老少留在家乡,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日复一日,一年到头就是为了一份糊口的收入,没有剩余财富,在温饱的边缘上活着。”
其他文献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探索奋斗。中共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否定她的奋斗历史就等于否定中华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对美观的追求,很多工程建筑都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本文根据笔
林则徐为何没能走得更远,直到今天,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思考: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看世界的视野,是否真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开阔高远?他试图改革中国的思想和手段,是否真的那么高明而有效?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1月22日,广东潮州普宁县,苍山如海,残阳似血。  一代名臣林则徐已处于弥留之际。他遥望京师,满目凄凉。“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神州烽烟四起,列强虎视眈眈,大清正值多事
随着我国黄牛改良的迅速开展,结合多年的黄牛冻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冻精质量、母牛饲养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输精应注意的事项等提高受胎率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