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双重互补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学校教育必须有效、合理的衔接起来才能更好的统一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针和目标。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理论基础
  
  所谓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以少年儿童为对象(有的概念也把青年作为校外教育的对象,但并没有将少年儿童排除在外);且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校外教育独特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学者们已经基本接受现代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双重互补性。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共性化与个性化的互补是两者最为主要的特征。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性化与个性化的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性。两者针对的教育对象相同都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平时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和活动,在校外教育机构接受各种培训和指导;两者的总目标具有一致性,校外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结合校外教育性质、任务和特点所制定的校外教育总的活动目标;两者教育内容的统一性,其都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在编排和组织上都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征。
  二是校外教育的个性化表现。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校外教育更注重在自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少年儿童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感兴趣的活动,通过实践发展少年儿童的创造才能。再次,在教学方式上校外教育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辅导人员处于指导和辅导地位,学生独立自主地活动, 自已动手动脑,自我教育,可以感到自己是主人,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耳朵感知,用自己手操作,用自己心感悟。最后,在内容上校外教育具有弹性化和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同于学校教育受大纲的限制,校外教育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由学校、教师根据各方面条件而确定,比较灵活,范围可宽可窄,次数可多可少,程度可浅可深。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只凭考试一把尺子评价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性为两者衔接提供了前提条件;而校外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其与学校教育必须有效、合理的衔接起来才能更好的统一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针和目标。故而笔者认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的衔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坚持素质教育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根本前提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的目标与相互补充的根本前提。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只有本着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通过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关注少年儿童在科技、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的发展;寓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升华和道德行为的塑造;强调教育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通过组织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他们的课余生活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关注少年儿童的闲暇生活,将教育与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校外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校外教育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
  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各校外教育机构应当努力发挥各个自身的独特功能,寻找已有成熟而简约的路径,不断开展自身已存在的各种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努力发掘各地区各教育机构的特色,继续开发具有自身特点和地域文化的活动,使校外青少年通过各种渠道融入其中。例如合肥市少年宫组建的中国手拉手艺术团合肥市少年宫分团,活跃在厂矿、企业和社区,乃至走出国门交流演出;2002年,该艺术团组织精彩的节目,赴长丰县三峡移民学校慰问演出,拉近了孩子们与移民的孩子们的距离,使移民孩子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些活动作为学校来说很难开展,也无从为青少年提供在世界观、人身观的直观或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此外,一些国外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如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凡是有条件的大学,每周要无偿为少年宫孩子们的科技活动,提供两次实验的场所。以上都表明,只有根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特点,才能丰富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内容,形成青少年特色活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手段
  校外教育的开展,要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幼儿教学以游戏教育的形式作为主要手段;小学教学以兴趣教育形式作为主体方法;初中教学以使用工具教育形式作为主要途径;高中教学以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行为和方法的培养为主导。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只有在明确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让其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才能满足青少年的多样化活动需求,也才能真正发挥校外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笔者是一位在合肥市少年宫从事了多年少儿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点体会颇深,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设问、提问外,可以通过设置音乐、图画、小品等情境,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动情的过程中,激活思维的灵感;让学生设计说说议议、想想做做、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思维互动,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时出现顿悟和惊喜,达到甚至超出原先预计的教学效果。因此,校外教育应根据自身灵活、多样性的特点,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切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校外教育优势,体现校外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结语
  
  以上所述的三种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策略体现了两种教育模式的自身特点。其中,坚持素质教育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根本前提,否则就从根本上为背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校外教育特色活动是衔接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延伸,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性的具体体现。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衔接校外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素质教育在校外教育中的必然要求。应该说上述三种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性的特征,体现了素质教育在校外教育中的要求和作用,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其他文献
教师评价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可以分为自发阶段、传统阶段、转型阶段和专业化阶段。经历了由关注教师的工作结果向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的转变,总的研究趋势是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行为。    教师评价,是指通过对教师素质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状况的测量,评价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研究教师评价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涌动,从特色构建要素方面来看,文化特色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特色之一,诸多特色小镇因其
各种职业技术都直接产生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然后经过总结提练上升为概括性的理论。所以,与其它知识和理论相比,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易变性和时代需求性。这就说明各种社会职业的应用知识和技术都处在不断的更新中,那么,毫无疑问作为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中专学校的教学也必然始终处于不断的改革状态中。这里所指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几个方面。现就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2007年跨出华中科技大学校门加盟长江证券,80后刘元瑞,用钢铁行业研究“七连冠”的佳绩,夺得证券行业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的美誉;用10年奋进与坚守的赤子之心,从一名普通的
期刊
这是一个从小就怀抱“明星梦”的少年梦想成真的故事.rn20岁时,报名参加选秀节目,用歌声让观众认识了自己.rn2014年的夏天,以一部电视剧和俊美的古装形象圈粉无数,受到巨大关
期刊
文学旅游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播活动,本文拟从传播学的角度,以传播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为切入点,结合蕴含着丰富文学旅
对外汉语综合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汉语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以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句子和词语为重点,进行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的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本文以零起点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为例,从教师的语言,词汇和语段教学,教学中的互动策略这三个方面,对该课型的课堂教学技巧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研究。    (一)对外汉语综合课  综合课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重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农村幼儿教育怎样才能越办越好。    一切为了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    观念决定行为,从事幼儿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