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我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一、在教学中渗透民族自强意识
  长期来,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而忽略精神素质培育这是一个不小的失误。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怎样来理解这个预言?我曾赴澳教学一年,在昆州一所中学任教中文,也即他们的外语。绪论课是澳州教师上的,他不客气地开宗明义:“我们要好好学习中文,因为中国地大物搏,人口很多,是很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你们学好了中文可以去那里图谋发展。”澳洲人也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仅仅是从他们的发展角度来寻找市场和劳动力的,如果我们的莘莘学子拼命学习外语,不过想求取一个外国老板的洋饭碗,那还会有什么“中国的世纪”呢?而新世纪的脚步声确实已非常急促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民族自强意识已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生在一个文明古国,祖先为他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并非只有贫穷;勤奋刻苦、改造世界本是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千万不要数典忘祖,只有具备了民族自强的意识,才能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二、在教学中增强文化素养的培育
  过去,外语教学的习惯做法是:将课文当作生字、句子与语法的载体,而课文的背景、语言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的内涵却很少被重视、被开掘。我们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典型句型的分析上,像推导数学公式那样把复杂的长句一步步解开,我们乐此不疲,却也活生生地把一些很好的范文支解得零零碎碎,更何谈理解、体味、欣賞和学习了。这也是我们的学生外语语法学的很多,而外语语言修养却普遍水准不高、语汇贫乏、缺少风采的原因。如何扭转这些由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呢?从目前学生外语学习的状况来看,只要教与学的观念改变了,我们完全有条件在教学中着意增强文化素养的培育。
  条件之一,我们有很好的教材。以高中三册教材为例,涉及的文体、内容和文章的语言风格、时代背景还是相当广的,有十八、九世纪文学名著选摘、有伟人的演讲、有异国风光的描述和有趣的科普读物,还有褒扬真、善、美的诗与戏剧,其中自然包含着许多外国历史的、人文的、文学的、科学的甚至经济的知识,我们只需在课堂上匀出一定时间,有意把课文的内涵展开,那么,我们的外语教学就会变得立体而丰富,就会产生无穷的意趣,学生求知的触角便可作多方位地延伸。
  条件之二,我们有好学的学生。以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和聪明,如果能使他们意识到探求外语背景文化的重要性的话,我想他们会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
  因此,外语教学有责任也有条件努力去做这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三、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虽然考试、选拔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一种知识水准的衡量手段,但分数、学历不完全证明能力。能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这一点,现在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了。联系到外语教学的现状,最紧要的问题,当然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上有所提高。我所在的南洋模范中学,生源好,教学硬件好,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也较好,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我们组织了学校英语广播和英语热线电话。我在中午电话热线开播以后,不停地接到学生的电话。有一些是询问课后作业的解答,更多的是只想与我用英语交谈交谈,话题涉及很广。有位女学生在电活中告诉我:她参加了美国“肯得基”杯口语竞赛,被选为荣誉礼仪小姐,但她担心自己相貌平平,会否见了总裁后被刷下来……接听这些电话,我感到很快慰。
  学生在十分放松的情境中,积极的表达欲使他们的口语能力有超常发挥,清楚、流利,也较得体。当然,我也不时地对他们口语中的缺陷、错误加以纠正。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十分和谐,学生不仅欢迎而且感到很有效。由此推想,我们是否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好的情景,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的参与机会?
  回想起来,我曾上过一堂“答记者问”式的复习课。我坐在学生中间,不时地回答他们的各类问题,有时也抛出一、二个思考题,让他们稍作思考后回答我,或者我将一个较难的问题“挑动”学生争辩。我发现这种讨论的气氛特别能加强逻辑思维。为了回答或驳倒对方,必须特别清晰地归纳思路和调整语言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异常集中。尽管他们用英语提问或口答尚感吃力,但冲出第一步总是学会走路了。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教学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轻松且趣味盎然,否则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变成让学生头痛的课。本人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二十几年,一直在不断探索这个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化,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较明确的改革方向。针对传统政治教学的诸多问题,笔者特从多媒体教学、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三个角度加以分析,为新课改提出些许思路。  【关键词】政治教学多媒体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政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突破传统理论灌输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法”,改变教学模式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加速语言习得的进程。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 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因素主要指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上的差异性。反映在外语学习上,即每个人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有快慢之分,理解与记忆能力有强弱之分,表达与创造能力有高低之分。而
【摘要】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确定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由之路。利用地方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关键词】地方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专题、课题),利用国际互联网、图书馆、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资料,以类
【摘要】在这些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我们部分英语老师为了教好学生,提高英语成绩,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课堂效率低下,勤劳却没有换来学生的好成绩,甚至很多学生出现了排斥英语的现象,英语教学陷入了“瓶颈”,急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低效成因对策  在新教材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低效问题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