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3航空煤油五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层流燃烧特性

来源 :推进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一种RP-3航空煤油的五组分模拟替代燃料(包含摩尔分数为14%正癸烷、10%正十二烷、30%异十六烷、36%甲基环己烷和10%甲苯)的燃烧特性,在定容燃烧装置中对初始温度390K,400K和420K,初始压力0.1MPa和0.3MPa,当量比0.8~1.5的该五组分混合燃料进行了层流燃烧特性试验.通过对火焰照片进行边界提取和测量,获得了火焰面发展规律、马克斯坦长度和层流燃烧速率,并将试验结果与RP-3航空煤油的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温度升高会促进球形火焰面的传播;压力升高或混合气过浓和过稀都不利于五组分混合燃料的火焰传播.在本文的试验工况下,温度对火焰前锋面不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当量比增加,马克斯坦长度减小,质量扩散的作用逐渐增强而使火焰面变得不稳定;压力升高使火焰前锋面的不稳定程度明显加剧,表现为初始压力较高时火焰面破碎情况严重并出现大量细胞状结构.五组分混合燃料层流燃烧速度的峰值出现在当量比1.2左右,偏离该当量比时,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偏离量逐渐减小.通过与RP-3航空煤油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试验工况下,该五组分混合燃料与RP-3航空煤油的层流燃烧速度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普速、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以及技防设备水平不断提升,施工及维修作业现场防护的一些做法已不适应当前铁路安全生产需要.通过梳理既有线施工及维修作业现场防护体系分类和构成,分析防护标志对规章制度及现场运用的适应性,进一步探索优化既有线施工及维修作业防护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特定场景下取消部分防护标志的风险控制方案建议,对减少既有线施工及维修事故、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